十一、不打南昌打吉安(5)

十一、不打南昌打吉安(5)

红一方面军是由一军团和三军团合编而成的。红三军团的第五军和十六军大多数是湖南的平江、浏阳人,第八军大多是湖北的阳新、大冶人,有些人从狭隘的地方观念出发,反对东渡赣江,主张一、三军团分家,夹江而阵:一军团位置于赣江以东,三军团位置于赣江以西。彭德怀出席了罗坊会议,坚决支持总前委的决定,认为:为了消灭敌人,必须反对地方主义,在政治上以朱、毛为旗帜,集中统一红军,一、三军团不再分开。他在三军团的会上说:“要集中兵力,大量消灭当前蒋介石进攻之敌,有意见到江东去讨论吧,我是一定要过江的,总前委这个决定是正确的。红军要打遍全中国,不要地方主义。”[26]他所表示的这种态度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都没有意见了。三军团便在峡江、樟树之间东渡赣江。总部和一军团也在峡江附近渡过赣江。

这样,整个方面军在统一指挥下开始投入第一次反“围剿”的准备工作。

从离开长汀西进到罗坊会议这四个月间,毛泽东和他率领下的红军走过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历程。那时,在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下,一些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遭受了严重损失。毛泽东虽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移师向南昌、长沙推进,并且对长沙发动了历时十六天围攻,不但没有取得成功,反而造成较大伤亡;但总的说来,他保持着冷静的头脑,认真研究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尽力避免盲目硬拼,机动灵活地使用兵力。当进攻长沙失败后,他又在存在严重争议的处境下,耐心地、一步一步地纠正部队内部相当普遍的盲目执行上级命令和急躁的情绪,把红军的行动引入正确轨道。朱德后来回忆说:如果不是这样而真照李立三的错误指导做下去,“把部队开去打武汉、九江,结果是难以设想的”。[27]到一九三〇年十月间,红一方面军总人数已达四万人,并且集中了兵力,统一了指挥,革命根据地也有明显扩大,从而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反“围剿”作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当时那种复杂的环境中,能做到这样实在是很不容易了。

注:

[1] 李立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0年6月9日。

[2]  中共中央致红四军前委信,1930年6月9日。

[3]  《郭化若回忆录》,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3月版,第28页。

[4]  涂振农在第一军团及赣西南、闽西巡视工作报告,1930年9、10月间。

[5]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4月版,第316、317页。

[6]  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件,可以确认它是从中央带来的。

[7]  《郭化若回忆录》,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3月版,第30、31页。

[8]  毛泽东给赣西南特委并转中央的信,1930年8月19日。

[9] 滕代远:《谈有关罗坊会议的情况》(1967年),《江西党史资料》第6辑,第252页。

[10] 红军第一方面军命令,1930年8月31日。

[11]  关向应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0年10月14日。

[12] [13]  第一军团前委书记毛泽东给中央的报告,1930年9月17日。

[14]  滕代远:《谈有关罗坊会议的情况》(1967年),《江西党史资料》第6辑,第254页。

[15]  中共中央关于再度占领长沙的战略与策略给长江局并转湘省委、湘鄂赣前委及行委的信,1930年10月14日。

[16]  毛泽东给南方局即转中央信,1930年10月14日。

[17]  毛泽东给湘东特委的信,1930年10月19日。

[18]  朱德、毛泽东命令,1930年10月19日。

[19]  朱德、毛泽东命令,1930年10月24日。

[20]  朱德、毛泽东命令,1930年10月29日。

[21`][22]  陈正人回忆罗坊会议(1967年12月),《江西党史资料》第6辑,第260―261页。

[23]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第264页。

[24]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254页。

[25]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62页。

[26][27]  朱德:《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的讲话》,《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30页。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