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耀:宏观调控创新及其相关建议(2)

朱光耀:宏观调控创新及其相关建议(2)

三、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创新的几点建议

1. 2016年中国将主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为我们尝试建立一种机制性的安排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一致,中国需要提高在全球经济金融事务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由于历史原因,主要国际金融机构的总部设在美国,这就为美国施加影响力提供了地利之便。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做了很大努力来增加德国的影响力。默克尔总理亲自倡导建立了德国与世界主要经济金融机构领导人的年度会晤机制。包括IMF、世界银行和WTO负责人参加的会晤,参加人数不多,但是代表性很强、级别很高、影响力极大。这实际上既是德国领导人与世界主要经济金融机构沟通的重要论坛,也是德国就国际经济金融事务直接施加影响的关键渠道。建议我国借主办G20峰会之机由总理邀请世界主要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每年定期来华会晤,国家主席会见,将为加强中国同国际社会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沟通提供重要的机制保证,也同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匹配。

2. 2008年9月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不断演变。特别是目前,国际利率水平处于二战结束以来最低水平,欧央行甚至实施存款负利率,这就对一些传统的财政标准产生直接的影响。人们需要对传统的财政标准进行新的思考和必要的调整。

3.一些统计数据虽然相对微观但在宏观决策中非常重要。在肯定货运量、供电量的科学性的同时,要研究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何对这些指数的相关系数进行调整以使其更真实地反映经济结构变化的情况和经济增长的真实状况。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采购经理指数(PMI)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一种预期和市场的信心,现行的国家统计局和财新PMI数据各有侧重,前者重视大型企业,后者侧重中小企业。在发布时间上,均为制造业PMI在每月初第一个工作日发布,服务业PMI在每月初第三个工作日发布。鉴于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为正确引导舆论,建议同时发布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数据。

(作者系财政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