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创新条件、创新环境、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竞争。适应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我国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面创新,要统筹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走出去合作创新,全面推进创新改革实验,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要推动全面创新,需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创新活动的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在既定制度前提下,科技创新在各项创新活动中居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科技创新既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科技创新进度决定其他创新推进的广度、深度和实现程度,可以引领其他创新。从现实需求来看,要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的力量。

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要加强基础研究。没有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基础研究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愈是重大科技创新,愈是世界前沿科学技术,愈需要稳固强力的基础研究,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加强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

二要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要强化原始创新,需要要大力培养更多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培育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打造既鼓励创新又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构建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提高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不断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型科技成果,提高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集成创新是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它不是创新要素的简单堆积、捆绑,而是需要对各种创新要素进行创造性融合,使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要强化集成创新,需要及时有效整合人才、技术、信息和组织等创新要素,努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技术可以节约研究时间,少走弯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需要要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做到在高水平引进的基础上,加大对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投入力度。同时要提出我国牵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引领国际科技创新潮流。

三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既是培养年轻创新人才的摇篮,也是各种创新的策源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鼓励社会投资,支持有特色高水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要站在世界科技创新最前沿,创造出更多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企业不仅是创新成果需求者,也是创新成果供给者。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对于市场需求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对基础性和前沿性科技创新具有内在动力,可以直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要加快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机制和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要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无论从科技创新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在科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往往出现颠覆性技术创新。如:相对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就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相对于活字印刷术,电脑打印就是颠覆性技术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在形态上具有超越性和突变性,在效能上具有革命性和破坏性,往往以其低廉的价格、便捷的操作、全新的性能和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营销模式和服务在短时期内摧毁旧产品、旧技术、旧的营销模式,催生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营销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要实现科技创新的强国梦,客观上要求站在世界科技革命最前沿,抢占制高点,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打造科技创新的航空母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