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12月21日,在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明确部署了五大任务及相关政策。学者表示,会议为中国经济指明了方向,政策上的大转向,凸显出中央决策层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对于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体量超过十万亿美元的大型经济体来说,成绩来之不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这是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结果,标志着“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
“中国经济前景是乐观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程恩富认为,这次会议的部署,稳中有进,是务实的、问题导向的,有不少新举措。“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经济以6.5%—7.5%的增长速度,可以继续保持也有必要保持20年左右。”
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国内外条件变化,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还存在,稳增长还是第一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告诉记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积极+稳健”组合保持不变,但内涵提法有所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要更积极。
五大任务凸显决心
会议明确部署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张卓元表示,“五大任务的提出,说明这次会议比较好地找准了中国经济的病根,最主要是比例失调,而不是周期性问题。对症下药,可纠正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突出表现是产能过剩。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称,我国的总需求管理与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的总需求管理是对通货膨胀后遗症的管理,我国的总需求管理不仅是对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政府采购的管理,还包括政府动员资源启动重大项目,所以产能过剩成为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之一。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的报告,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恶化。当前,产能过剩不仅发生在传统产业,一些新兴产业也因为重复投资、结构趋同而出现了过剩现象,凸显出“去产能”任务的紧迫性。“去产能”排在五大任务首位,自然引起各界关注。
在张卓元看来,“去产能”要结合中国实际,不能用美国那样简单的市场出清办法,我们更多是要兼并重组,这个过程会非常艰难,但中国经济有足够的潜力和韧性,可以迎难而上。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阻力和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表示,要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淘汰落后产能中的风险,具体而言,要加强统筹规划,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加快培育接续产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附加值较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深化“银政企”协作;加大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保障企业职工的权益,妥善安置好下岗职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