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廉洁”二字(2)

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廉洁”二字(2)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不丢,就会家兴业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个传统一丢,就会五鬼粘身、六神不宁,四下起火、八方冒烟。延安时期我们的日子苦不苦?建国初期我们的日子苦不苦?但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全党全国人民都一心一德,精神健旺心气儿高,苦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今天我们的条件改善了,不用再过那种苦日子、穷日子了,提高生活质量可以理解,很正常,这也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但是这也如人的身体,控制不好,“富贵病”就找上门来了,奢靡之风也潜滋暗长。在一些地方甚至渐成时尚,不以铺张浪费为耻,反以挥霍无度为荣。刹奢靡之风,怕的就是当事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可怕的是旁观者对奢靡之风又恨又羡慕。如果当事人有一定的羞耻感,对奢靡觉得心里不安,就会有所收敛,那种危害也只是虫咬鼠噬;一旦觉得奢靡令自己脸上有光,是一种本事和能力,那就会狼吞虎咽。

近些年来不少奢靡表现,越来越理直气壮:有的贫困县把政府办公楼修得豪华气派,占地百亩、一掷千金;有的热衷造节办节,泛滥成灾、劳民伤财;有的超规格接待,山珍海味、美酒佳酿,一桌几万;有的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在高级运动场所流连忘返,在明山秀水间朝歌夜弦……流风所及,群众切齿。奢靡之风不仅腐蚀干部、损害形象,也危害公信、败坏风气,消解着社会的精气神。任由奢靡之风蔓延,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有人可能不明此理,有人明此理而不理,那算盘是这样打的:败的是国家,享受奢靡之乐的是我自己,这何乐而不为?当然,这种极端自私者为数不多,但其影响所及,害人不浅。这种极端自私的逻辑,其实是一种“蛀虫逻辑”:为了享我口腹,不惜蛀倒大树。

其实,蛀倒的何止是党和国家这大树,对于蛀虫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自蛀”。说什么神通广大,“自蛀”到一定地步,都得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堆积如山的负遗产,让子孙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所以说贪图享乐是精神鸦片,其毒害之深广,后果之严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说享乐主义是精神鸦片,有三个切合点:一是享受时有腾云驾雾的快感;二是腐蚀人的精神;三是一旦成瘾后要戒掉很费劲。因此,享乐主义很可怕,是一种病,早防早治是上策,越晚越被动。享乐上瘾,就得用大钱,要来大钱,就得“动脑筋,想办法”,再往下就不用说了,徇私枉法就成为必然。我们发现,再发展下去,敛财攫物就不再停留在享用这个层面,而是习惯成“瘾”,就像许多事情可以成瘾一样,不那样做心里就痒痒,大量实例证明了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几十年前就警告:“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今天,倒在 “糖弹”下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警告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意义。今天的“糖弹”,威力堪比 “核弹”。

唯其俭节清廉,才可抵挡物欲横流,可练就百毒不侵,可树立端方形象,可吸引万众归心。我们的干部、党员坚守艰苦奋斗的原则,全心全意和群众苦乐与共,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党的事业的未来,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