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要稳妥推进
不能“一蹴而就”
产能过剩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降幅比1-9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在钢铁、煤炭这两个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利润下降更为明显。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像钢铁、煤炭这两个领域,产能过剩的幅度一般都在30%以上。所以,由于严重的供过于求,这些行业里面大概已经出现40多个月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负增长,工业利润也出现负增长,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是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然而,化解产能过剩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就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
原因就在于,产能过剩的企业多有大量负债,有些企业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处理不好还会造成连锁反应。另外,有些行业属于结构性过剩,即“低端过剩、高端不足”,这类过剩行业中也有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的好企业,如果一刀切式地用“限贷”、“断粮”的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反而会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此外,产能过剩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人数众多,如果大规模破产清算,也会带来劳动力失业等社会问题。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建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勇气,要勇于去面对,同时也要把握好处置产能的方法,能兼并重组的尽量少破产清算,使这种处置更加温和,即便必须破产的企业,也要做好职工的再就业、再培训、再安置的工作,一定妥善处置好银行的负债,使震荡能够降到最低。
徐洪才也表示,“僵尸企业”出清不是一件易事。他举例说,今年我国减少钢铁产能大约7000多万吨,明年计划再减少1.2亿吨,这种力度不算小,会对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可能会暴露出就业、社会等问题,我们应尽可能防止大的冲击出现。
王永庆也指出,企业是社会经济当中的最初级细胞,企业方面的改革措施将是带动2016年经济的一个重大举措,企业好经济就会向好,政府应在财政政策上对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特别是深化国企改革,将对2016年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明年经济会有一个较大提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