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有利补充,应去满足那些在银行得不到融资帮助的个人,而这部分需求的核心,是借款额要与个人信用能力相一致。
从“互联网+”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到供给侧精准发力改变经济结构,2015年,在中国经济努力走出新路径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以下简称“互金”)这一中国金融业中的“新兵”,也在助力实体经济、改善百姓投资理财环境等方面,趟出了自己的路子。
时至年底,回顾2015年,不少互金成长往事值得回忆。展望2016年,这一顶着“以开放促改革”光环的金融创新业态,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变化?本报为此对多家互金平台掌门人进行了采访。
■■猜想一:
有人去国外敲钟了:中国互金进入“上市时间”
2015年12月18日,宜信公司旗下个人信用贷款与投资理财P2P网贷(“peer-to-peer”,即“个人对个人”)平台宜人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据了解,这是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也是纽交所2015年最后一个IPO。
无独有偶。2015年12月23日,有国资参股背景的大型担保机构广东中盈盛达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懒投资和中信证券一同,作为中盈盛达的基石投资者赴港敲钟。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例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亮相国际资本市场。
不一样的上市背景,不一样的交易环境,上述两个上市案例却有着同样令人瞩目的要素———中国互金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借力全球资本市场的阶段。
谈到上市初衷,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坦言,虽然知晓P2P平台模式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企业、行业和模式不断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持续的理解、被理解,价值被创造、被释放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对宜人贷的估值和定价产生影响,但对于宜人贷这种来自新兴国家、新兴市场的新金融模式,能够被国际顶级投资机构了解和理解已属难得,能够让这些投资机构真金白银进行投资更是难能可贵。与此同时,宜人贷也期待利用在纽交所上市的机会,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等各方面成为行业标杆。
中国互金业年末海外敲钟,不仅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也让国内同行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平台是否应该上市,又该在哪里上市。
不过,对于中国互金企业选择海外上市,团贷网创始人兼CEO唐军认为,这里也有些许“无奈”:“中国企业在海外融资能力偏弱,股价也存在明显被低估的现象。”他同时认为,比起上市,未来将有更多互金平台之间强强联合的案例,“资源不整合将导致同业竞争;而资源整合能够资源优势互补,这样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唐军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