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廉洁自律转化为道德自觉和行动自觉(2)

将廉洁自律转化为道德自觉和行动自觉(2)

三是把握好增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新要求。此次出台的《准则》和《条例》,面向的不仅仅是党员干部,而是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强调的也是各级党委、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主体责任。高校具有党员师生干部人数多、知识水平高、思想观念活跃等特点,并肩负着立德树人、引领社会风气等重要任务,有责任、有义务努力营造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小气候”,以促进全党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良好“大气候”。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何让《准则》和《条例》在高校的“土壤”中落实生根,让廉洁自律成为师生的道德自觉和行动自觉?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教育系统的廉政文化建设经验来看,普遍重视教之以廉,强调廉政教育的超前性和预防性,重视廉政教育与监督监管的有机结合。譬如,美国教育系统针对教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设立了专门机构,机构负责人由各学校校长任命并直接对校长和董事会负责,主要负责制定本校廉政政策制度和教员的学术科研、财务等各类道德规范,协调学校各部门推进廉政工作,组织各种廉政宣传、教育和培训,监督关键部门和重要环节,审查和公布个人财产申报等。

不难看出,通过加强廉洁教育来防微杜渐,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教育系统廉政建设的成功之道。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已从制度设计上做好了准备,高校要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形成“有法必依”的良好廉政文化氛围,关键要在“教”上下功夫。一是要明确“教”的目标,增进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思想认同和道德认同,增强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的廉洁“自律”意识和“他律”意识。二是要厘清“教”的内容,着力加强对《准则》和《条例》的内容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的广泛宣传和深入解读,阐明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与其他系统的共性和差异性要求,明确高校不同层次、类型的党员干部和师生的廉洁行为规范。三是要丰富“教”的形式,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专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等多种载体和形式,努力提高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高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实现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转变,将廉洁自律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自觉和行动自觉,从思想和行动的源头上杜绝腐败行为的出现。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