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习主席学国学 丨 辨证篇:和而不同

跟着习主席学国学 丨 辨证篇:和而不同

核心提示: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提到:“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关于“和”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QQ截图20150914101502

郭继承 中国政法大学马列学院副教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图说:http://www.71.cn/2016/0106/858856.shtml

人文专辑:http://special.71.cn/160106/

视频:http://www.71.cn/2016/0106/858858.shtml

各位观众,2014年3月27日,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提到:“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这里提了一句孔子的话,叫“和而不同”。习主席还说,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左丘明写了一本书叫《左传》。《左传》里面记录了齐国的上大夫晏子关于“和”的解释。“和”是什么?习总书记做了引用,他说“和如羹焉”,君子“和而不同”的这个“和”,就像做羹,就是做汤。做汤的时候,“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在做汤的时候要放什么?放水,下面有火,还要有醋,还要有梅,还要有盐,还有点肉酱等等。把汤吃完之后,这个味道跟水不一样,跟其中的醯,跟醋也不一样,跟里面放了去腥味的梅子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放了那么多元素在一起煮的这个汤,你去喝它,它的味道已经不是原来每一种元素的味道,是六七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味道。声音也跟气味一样,比如说我们在学音乐的时候,有音节,但是真正去弹琴的时候,七个音节在一起,你去听吧,音乐的合奏跟某一个音节发出的声音完全不一样。所以,中国人懂得,“和”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状态,叫“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孔子的原话是怎么说的?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追求的是和,而不同。小人追求是同,而不和。我们今天来好好认识“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的智慧和内涵。“和而不同”到底有几层涵义?我告诉大家,它实际上有三层涵义。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