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国供给体制主要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如何改?
张卓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五大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我国供给体制和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产能过剩是当前供给侧的最大“痼疾”。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都存在着产能过剩。传统产业中钢铁、水泥、电解铝、家电等的过剩尤为严重。产能过剩不可小觑,“吨钢利润不如一斤猪肉”就是对这种过剩后果的一种描述。一些人担心,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将中国带入“铁锈时代”。“铁锈时代”是对部分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产能过剩导致厂房闲置、设备锈迹斑斑的一种形象说法。
房地产高库存是供给侧另一个大“痛点”。据有关方面调研,我国人均住房消费水平已超中等收入国家,不少二、三线城市商品房出现比较严重的过剩,有的楼盘已经积压二三年卖不掉。随着各地楼市周期性调整,库存压力还有加大的迹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近7亿平方米,而上年同期不足6亿平方米,一年陡增过亿平方米。房地产是关联性巨大的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房地产库存长期高企,不仅会伤及整个市场,还会直接影响钢铁、水泥、装潢等众多相关行业发展。如果处置不当,更会为金融风险埋下“种子”。
化解产能过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要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去库存,光靠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不够的,还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在供给一侧发力,使农民工和有改善需求的城乡居民形成在城镇买房和长期租房的预期。
无论是化解过剩产能也好,去库存也罢,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当期的经济增长,更主要的是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实质上都是供给侧的改革措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