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13日,中国政府公布《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如何评价这一文件的意义?
李绍先:今年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1956年,中国同阿拉伯大国埃及建立外交关系,此后至1990年,中国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建交。我们选择中阿开启外交关系60周年之际发表这一文件,既是对中阿关系60年来深入发展的总结,也指明了未来中阿合作的愿景和方向,它将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指引未来中阿关系的深入发展。
记者:作为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参与中东事务的主要切入点在哪些领域?
李绍先:有人认为中国在参与中东事务中有明显的“弱势”,这就是中国在中东没有“代理人”,缺乏推进政策目标的“地区抓手”。但我认为,这个所谓的“弱势”恰恰是中国在参与中东事务中的优越之处,因为中国在中东不谋求私利,是唯一的在中东地区没有“帝国利益”追求的大国。
中国的外交作为显示,中国在中东事务中的主张是公正的、客观的,凡是有利于该地区稳定、当事国人民选择和接受的方案我们中国都给予积极支持。事实上,中国的主张越来越被中东地区各种政治力量理解和接受,包括一些当初不理解中国的人也逐渐意识到中国的主张经得起考验,希望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认为中国在中东事务上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当地国家的经济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主张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利于当地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而经济重建和发展是该地区最终实现和平稳定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公正的、不谋私利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中东事务,适时提出客观的问题解决方案或倡议,有助于弥合相关各方面的分歧,推动复杂的中东政治事务的解决,
总而言之,中国是中东事务积极的建设性的力量,发挥着名副其实的劝和促谈的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