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如期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超常规做法:
1.把农村扶贫提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首先,农村扶贫开发做为主要内容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篇幅超过以前所有规划的内容,充分表明了执政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其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把扶贫开发提高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的高度,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再次,今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规格超出以往,除中央政治局七个常委全部参加以外,各省市的一把手全部参加,习近平在会上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一个月之内,以上三项重要举措全部聚焦于农村扶贫开发,前所未有,在世界范围内也难找到第二个国家,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的决心和勇气。
2.加强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为加强农村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工作,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农村扶贫开发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新的工作机制对党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市(地)党委、县级党委进行了明确分工,加强了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标志着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将成为党的重点工作。为确保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政策尽快落地,新的工作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明确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要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每年要向中央作扶贫脱贫进展情况的报告。目前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把手与中央签下了脱贫攻坚责任书。
3.实施精准扶贫战略。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认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进行考察时,对“精准扶贫”的内涵做了细化,精准扶贫包括“六个精准”,即:“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2015年11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内容也更加丰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则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升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要求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提高扶贫效率。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农村扶贫开发理念的转变,即从大规模的区域发展战略转向区域发展与家庭能力建设并重转向,它对农村扶贫开发的瞄准机制、扶贫开发手段、扶贫开发组织体制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