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政副中心需控制建设规模 不宜过大(2)

北京行政副中心需控制建设规模 不宜过大(2)

绿色交通规划:“宽而稀”变“窄而密”

市政协委员郑实从交通和建筑方面提出了建议。“路网的设计从宽而稀变为窄而密,能更多地为绿色出行提供便利,例如公交系统、地铁系统、自行车系统、步行系统,而非像过去一样以汽车为中心进行规划。”

连玉明则认为,要完善综合交通体系,避免从单向拥堵变成双向拥堵。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先导重构空间功能和交通功能。二是要以通州为中心,重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交通综合承载能力。三是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稳定、适度超前、互通互联的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内外交通畅达的能力。四是以市郊快铁为重点,构建大首都交通圈,强化副中心与京津冀区域的交通联系。

“在未来,北京行政副中心公交出行比重应当达到70%,例如巴黎拉德芳斯副中心是80%;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使用轨道交通,在日本,这一比例为86%,纽约是 54%。”连玉明说。

职住合一 告别“候鸟族”

北京生活着大量远郊居住、城区就业的“候鸟族”。数位政协委员提出,建设行政副中心时,要破解产城融合难题,避免职住分离。

解决“城”的问题,首先要加快配置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信息及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其次,要解决“业”的问题,构建以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集聚新的产业和功能,提供就地平衡的就业岗位。第三,解决“住”的问题,从住房条件、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各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连玉明说,人口到不到通州居住,一看环境,二看政策。人往高处走,通州究竟有多“高”,对实现职住合一至关重要。

基础设施建设将是通州是否宜居的重要因素。郑实建议,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北京行政副中心新的建筑规模体量都不宜过大。以前一些建筑华而不实、标准过高,而新的建筑要更加朴实平和、符合绿色可持续的标准,建筑的形象也要更加亲民。北京行政副中心新的建筑规模体量都不会太大,主要是追求高标准。

今年刚刚开始履职的政协委员、北京市妇联副主席常红岩则从女性视角提出建议。她说,北京市公共建筑的母婴室还存在较大缺口,城区已经在进行改建和补建,行政副中心建设要吸取教训,把新建母婴室纳入初始规划之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