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病变称谓”还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根治“病变称谓”还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2015年,中央巡视组巡视了中央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部分中央部委、事业单位,发现了一批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身为党委或党组书记,却习惯于被称作“部长”、“董事长”,别人叫他一声“书记”还打愣。(1月19日澎湃新闻网)

关于党内称谓,早在1959年,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党内互称同志。196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 然而,由于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党内称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化甚至“病变”,不少地方,不管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只要是领导大家都称之为“老板”或“老大”。这些称谓,无不充满了封建思想和江湖义气的低级趣味,潜藏着官场“霸权主义”和“媚上思维”,更凸显出个别行政机关和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内生活上严重的“散漫化”、“不严肃化”。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不好,下必戒之。称党委或党组书记为“部长”、“董事长”,抑或是“老板”、“老大”,之所以敢如此赤裸裸,重要原因在于,有些领导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称呼,是因为他们潜意识中存在着自己手中重权在握唯我独尊,无人敢说半个“不”字的“霸气”;或是拉帮结派,一呼百应,人人唯自己马首是瞻的“豪气”。那种感觉有时候比真当“老板”、“老大”还来劲、还过瘾,领导干部对称呼的欣然接受便不言而喻。

称谓是思想作风和党性修养的折射。称谓“病变”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源于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内生活民主氛围不强,归根到底是干部作风不正使然,潜藏的是公权私用的腐败,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是事关党员干部权力观、地位观、荣辱观的大问题。放任“病变”称谓在党内蔓延,无疑就是放任散漫化的党内生活继续发展,就是放任拉帮结派、圈子文化、官僚主义思想在党内蔓延。

要根治“病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这一管党治党的“关键少数”要示范带头,破除“官本位”思想,清除嘴上“污垢”,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并持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但要规定“不能叫”,还要规定“叫了会怎样”惩处,让“嘴上四风”不止于嘴上,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甚至强调为政之先“必也正名乎”。迎回党内“同志”,根治“病变称谓”,还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