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乱局加剧沙伊势不两立
沙伊交恶与当前中东局势和国际大背景有关。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沙特一直支持叙反对派,希望推翻巴沙尔政权。但五年之后的今天,沙特和另外一些阿拉伯国家并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由沙特主导的多国联军对也门采取的军事行动也没有有效解决也门的动荡局势。
再加上国际油价急剧下降,沙特财政上空前困难。
另外,沙伊矛盾激化也与伊拉克战争和伊朗核协议有关。伊拉克战争不仅改变了伊拉克本国的政治生态,其直接后果便是伊朗的崛起,它导致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原有的均势被打破。伊朗客观上成为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最大受益者。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倒台,为伊朗扫除了南部的敌对政权;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伊朗最强劲的对手不复存在。伊拉克战后,什叶派在伊拉克执政,伊朗获得对伊拉克内政的空前影响力。
阿拉伯剧变浪潮爆发后,两国都将这场危机视为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的机会。沙特出于维护自身政权稳定,避免被革命浪潮波及,率海合会大军出兵巴林,镇压了什叶派抗议浪潮。在叙利亚和也门,双方更是针锋相对,打代理人战争。沙特权力交接完成后,新的领导层对伊朗的政策更加激进,甚至不惜亲自上阵,组建逊尼派国家的军事联盟,出兵干涉也门,打击受伊朗支持的也门什叶派胡塞武装。
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恐惧还源于伊朗核协议的达成。持续十多年的伊朗核问题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方国家将要解除对伊朗制裁。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阿拉伯国家担心,伊朗核协议的签署只是伊朗区域霸权被接受的前奏,认为核协议是美国支持下的以传统秩序为代价,将使伊朗在该地区的霸权角色合法化,通过放松制裁和外交开放使伊朗实现地区野心。相较之下,沙特在干预地区局势上并不成功,其在区域内地位下降,美沙关系亦渐行渐远。
对地区影响几何
事实上,沙特处决尼米尔并非简单的反恐举措。尼米尔是一名什叶派活动分子,属典型的政治犯,沙特政府此前曾许诺赦免尼米尔,然而,在世界各国期盼新的一年世界出现和平新气象的时候,沙特却食言向公众展示酷刑,突然宣布将其处死。沙特选择这个时机,旨在使沙伊两国关系最大程度地激化。这反映出沙特对油价暴跌、沙美关系动摇、伊朗核协议达成、也门和叙利亚战事久拖不决等因素的不安。
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沙特危机感渐强,内政外交政策日益激进。处死尼米尔不但激化了国内外的教派矛盾,也损害到沙特的国际形象,使地区地缘政治环境更加紧张。对于国际反恐格局以及初现曙光的叙利亚和谈、也门战争的平息等均具有较大负面影响。沙特和伊朗都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两国冲突对世界石油市场也不可避免将产生影响。
沙特等一些阿拉伯国家与伊朗断交可以被视为伊斯兰世界大决裂时代的开端。沙伊之间的“暗战”在所有逊尼派和什叶派并存的地方进行着:伊朗、伊拉克、巴林乃至沙特国内,尤其是什叶派聚居的沙特东部地区,战争正处于“现在进行时”,将进一步加剧他们所投身的叙利亚和也门的地区代理人战争。甚至有分析认为,实际上两国早已“不宣而战”。
有分析指出,美国、俄罗斯和欧洲都认为沙伊冲突将继续升级和发酵,伊沙两国近期不会进行任何政治对话,而且美国人也不太愿意去充当调停人角色。沙特似乎对其美国盟友的意见置之不理,利雅得与华盛顿关系可能恶化。其实,沙特早就不再对美国抱希望了,他们想起了美国人是怎样出卖其亲密盟友的。从“阿拉伯之春”开始,华盛顿就抛弃了美国在中东最亲密的盟友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从那时起,沙特开始怀疑自己不知道哪天会落得同样下场。
也有看法认为,俄罗斯与沙特关系还过得去,与伊朗关系友好,莫斯科的调停可能有望以较小代价在伊沙之间消弭分歧,发挥作用,但两国是否会听从莫斯科的提议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