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金融支撑,亚投行的未来投资方向将包括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相对接,支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各国自主发展能力,促进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以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投资为抓手,加强互联网技术合作共享,打造金融与网络融合的范本。这将实质性地推动亚洲各国加速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分享区域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收益。显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以及亚投行的正式建立,以“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将成为亚洲区域合作模式的重要创新。而其最终目标则是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从全球治理层面上看,亚投行的成立反映出新兴经济体尝试修正现行国际金融秩序的矛盾,进而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谋求更大话语权的利益诉求。“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这一体系已无法满足世界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需求。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便是新兴经济体和亚洲国家对改变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集体反应。作为首个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筹建的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亚投行75%的股权由亚洲区域内成员主要是亚洲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持有。这无疑将提升这些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权利、机会与规则平等,形成对现有世界经济金融治理体系和机制的有益补充。
就运行模式而言,亚投行将按照多边开发银行模式和原则运作。在充分借鉴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经验和做法的同时,亚投行将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互为补充、并行不悖,凭借自身优势和特色致力于成为“互利共赢和专业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并将在未来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亚投行的示范效应也将促进现有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完善及国际金融秩序的变革。
尽管中国是亚投行最大股东,但亚投行的筹建以及未来的决策和管理运营都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彰显合作共赢、创新、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国际发展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中国同时也致力于成为这一体系的建设性贡献者。中国提出筹建亚投行,便是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的建设性举动。
目前,中国国内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亚投行的未来建设无疑将考验中国在多边机构中的领导能力和治理水平。如何以亚投行为支点推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新一轮开放和对外投资全面带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如何通过平衡国家利益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本国发展带动亚洲繁荣,在亚洲繁荣中实现国家利益,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改革的成效,而且也将对扩大亚洲共同利益、促进亚洲命运共同体意识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