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亚投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2016年1月16日,备受瞩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在北京举行。自2013年10月中国提出筹建亚投行倡议以来,已有57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协议并成为亚投行初始成员国,亚洲和其他地区的许多经济体正在申请加入。作为首个由中国倡导的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亚投行将致力于成为“专业、高效、廉洁的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新力量”。

亚投行的成立恰逢其时

从功能定位上讲,作为一家开发银行的亚投行,旨在推动亚洲区域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这对于亚洲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以及整个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市场需求疲软,以出口导向型模式为主导的亚洲经济体普遍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保增长与调结构的两难问题成为制约亚洲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无疑是促使亚洲国家走出这一困境的切实途径。从长远来看,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促进亚洲各国互联互通,将加深区域内货物贸易和产业分工水平,进而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并刺激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

与欧洲和北美相比,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起步较晚且处于较低水平。冷战后多边进程受阻和停滞,促使亚洲国家开始探索适合本地区合作的制度模式。近十余年间,亚洲区域内贸易规模从1万亿美元扩大到3万亿美元,占区内各国贸易总量的比例从30%升至50%。与此同时,亚洲国家之间的双边自贸区实现蓬勃发展。然而,亚洲却尚未建立由主要地区贸易大国参加的、覆盖整个地区的自贸区,更不用说从自贸区向共同市场和经济共同体的深化合作。显然,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迫切需要提升本地区的制度化合作水平,为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水平不仅决定着一国经济发展效率,而且与地区一体化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就亚洲而言,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与巨大资金缺口二者间存在深刻矛盾,这严重制约着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与深化。2013年,习近平主席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重要内容便是大力发展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可是,亚洲许多国家本国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严重不足;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银行从功能上讲并非专门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金融机构,同时,其有限的融资贷款能力也无法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庞大需求。

由此可见,对于解决亚洲基础设施融资难而言,作为基础设施开发性金融工具,亚投行的成立可谓恰逢其时、应运而生。通过改变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流动,亚投行将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深化一体化水平的长效机制。它显然是打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融资瓶颈、提升亚洲发展需求的有益创举。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