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守规矩得民心”
在执政条件下,党员干部要做好“人民勤务员”,必须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民给予的权力,要有规矩意识。“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守纪律、讲规矩的政党才能得民心。守规矩,得民心,关键在于党员干部个人要干净。古人讲:“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个人干净”是为官做人的底线,也是讲规矩守纪律的基石。党员干部只有做到个人干净,说话才有底气,做事才有硬气。总书记讲“打铁还需自身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个人干净,要廉洁自律,要慎独慎微、严于律己。始终对权力抱有敬畏之心,在小事上就要严于自律,小处不可随便;要戒贪戒欲,虑于微,防于小,防微杜渐。泰戈尔说过:“要进行严厉的自我克制,因为这种克制本身就可以作为人的一种精神的寄托。”党员干部要做到个人干净,就必须从小事开始,做到自我克制,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动力抵御“心中之魔”。
作为“勤务员”,党员干部要有规矩意识,要充分意识到权力是姓公,而不是姓私,只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是合格的勤务员,才是获得人民认可的勤务员。
三、“常怀勤勉之心”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勤务员关键要辛勤不懈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每位党员干部都必须常怀勤勉之心,要有担当。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在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时,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的执政理念概括为: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他还指出,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要求我们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这次江西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井冈山精神时指出,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这实际上讲的就是担当意识、担当精神。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革命老区能否发展好,关键在于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否有勇于改革创新、勇于攻坚克难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领导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随着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为官不易”等感叹,甚至出现了“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倾向。这都是缺乏担当意识和责任感的表现,是“为官不为”、“尸位素餐”,与“人民的勤务员”的标准相差甚远。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着诸多挑战。要迎接重重考验,对既有利益格局进行深刻调整,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发展的成果,全体党员干部就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党员干部一旦“为官不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就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绊脚石,影响“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党员领导干部应以巨大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投身到“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去。总之,党员干部“常怀勤勉之心”,核心是敢于担当,勇担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