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的三个重要问题(2)

中国城市发展的三个重要问题(2)

城市经济的智能化发展包含有广泛的内容,如加强电子商务与制造业互动,加强市内行业间的互动,优化主要产业的市场和供应链,推进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新建关键性高技术产业,加强新型服务业,加强产业型和科技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等等。

从根本上说,人住在城市里一要工作,二要生活。城市智能化发展不但要让市民生活明显改善,也要让城市的产业兴旺发达。因此,需要把握智能经济与民生的双轮驱动,以推动中国城市智能化高效率和可持续的发展。

其实,IBM的Smart City并不适于表达中国城市的智能化发展,一是因为Smart本意是机灵的、聪明的,并不直接对应“智慧”(wisdom);二是我国正处于“四化”高潮,城市智能化发展的任务和路径都有不同于西方的自身特点。实践已证明,IBM的解决方案与中国城市管理层的期望值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为此,我们建议英文使用Intelligent City(简称iCity),内涵妥帖,更加适合中国国情。

我们还须清醒地认识到,iCity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新技术和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城市的智能化是一个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过程。

中国有为数众多的城市,不但都面临着“四化”同步发展的形势,而且都具有相对坚强的执政能力,这些条件形成了中国从事iCity建设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如果进行得好,中国城市智能化之路会走向世界前列。

问题三

走好中国城镇化的人力资源转型之路

几十年来,中国农村人口城镇化主要存在两条途径:一是进城打工,二是进城求学,近15年来,约年均1200万人(见图4所示)。但从上世纪末,中国的教育迅猛发展,大学、高职、职高、中专等专业教育的招生量快速增加。据初步计算,从农村人口中进入专业教育的学生数,在2000年约为330万,到2014年约增至730万。在年均农转城1200万人总数不变的条件下,我们看到两条途径中分流比率的巨变。图5显示出了从2000年到2014年,途径一和途径二人员数量的逆转。

这种巨变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包括城市产业水平的巨大提高,也包括城市新增人口的就业、购房、购车、结婚将更正常更自然,城市化过程也随之更健康。

未来十年,我们应当加强此种新型城镇化的途径,也可称之为“人才型城镇化”。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