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雨露正润土
时间:2月1日 农历“小年”
地点:海南省保亭县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全国各地逐渐都进入过年的“节奏”了,作为冬季旅游的好去处,海南各地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但如果没有工作任务,很少会有人从海口驱车260公里来到保亭县。
虽然这里与三亚只有一山之隔、直线距离不足60公里,但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交通让这里成为了中国贫困的最南样本。
从县城出发,在过山车般的山路上徘徊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什玲镇水贤村。“静”是这个村子给人的第一感觉,这里没有机械的轰鸣、远离了广播电视的声响,甚至连手机都没有信号,唯独能够听到的只有鸡鸣、鸭叫和孩子们嬉戏的笑声。
村民王小英的丈夫几年前一场大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命虽保住了,却再也干不了体力活,家里的重担全落在王小英柔弱的肩膀上。“如果不是去年县里送来了种苗和培训技术,这个年真不知道怎么过。”
为了帮助当地村民迅速脱贫,2015年保亭县实施“雨露计划”,将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以发展养殖业和农民培训为主,让百姓有了挣钱的路子。
“以前除了种地什么都不会,现在学会了养鸭子和养猪,县里还计划在我们这里搞规模化农业生产,改种经济作物,生活总算看到了希望。”王小英说。
2015年保亭县民生支出10.2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的66.5%;举办各类农村就业培训班161期,培训农民1.1万人次。
“功夫不仅要下在平常,春节期间更是不能放松。”保亭县委书记王昱正手握着当地贫困户的名单,坚定地说,“从今天开始,一周内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各乡镇干部必须分别走访慰问这些困难个人和家庭,不能让一户贫困家庭过不好年。”
记者在当地一份春节工作方案上看到,从残疾低保困难群众到特困职工,再到五保户和孤儿,每一户都对应着一位当地领导干部,慰问金、慰问品等都已明确标注。
“春节的走访不仅是简单地慰问,更重要的是让领导干部真正了解贫困现状和扶贫工作的推进情况,听取基层群众对现阶段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对未来扶贫工作的建议。”王昱正说,当地力争在2月前最大限度收集困难群众意见,让财政的“雨露”能够真正润及民生。
7000万贫困人口的新年愿望
时间:春节前夕
地点:大江南北
在青藏高原,青海省吾土贝那亥村68岁的韩牙海牙正盼望着新年的到来。“国家实施‘十三五’了,我们新年也要有新气象。今年汉历新年准备做一顿丰盛的撒拉家宴,讨个好兆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新年的收入账:儿子在外面打工每年都带回来4万元,儿媳妇通过家庭刺绣每年也能挣1万元,自己农闲季节育肥100只绵羊也能挣1万元……“新年来了好挣钱啊。”韩牙海牙笑呵呵地说,“就盼着国家的好政策能够一直好下去。”
在黄河三角洲腹地,山东省滨州市小王村村民王福堂正盼望着村里“旅游村项目”能够尽快建好。“我参加了旅游村的工地建设,不到2个月就挣了6000多元,等旅游村建好了,村干部说鼓励我们去旅游景点打工,家里的收入就有保障了。”
小王村党支部书记王民智也盼着旅游项目能早点落地。“到时可以解决一部分贫困村民的就业问题,还能给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预计每年人均可增收2000元左右。”
在中国的最南端,海南省水贤村的王小英走进了厨房,烧得透热的铁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飘出阵阵肉香。“希望今年政府能够给我们更多扶持,赚了钱先把房子修好,让孩子每顿都能吃上肉。”
在黔滇桂石漠化连片贫困区腹地,贵州省奢旮村党支部书记马永祥最近一直忙活着组织村民栽种刺梨等经济作物。“现在吃穿住行不愁了,就是钱还不够花,希望县里、乡里今年能帮我们引进一家农业企业,让大家多一点挣钱的门路。”
……
当记者在贵州省黔西南州采访结束时,路过了当地的民意调查中心,门上的一排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记者李放、王新明、李亚光、魏骅、席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