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盟、共繁荣” 中俄升级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是大国,又是中国最大的邻国。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展开他履新后的首次出访,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3年多来,俄罗斯是习近平留下出访足迹最多的国家。中俄两个大国,迎来了两国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走出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共同繁荣的新路。新华社称中俄关系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先行者,中国已将与俄罗斯的关系视为调整世界秩序的基础。
正如《习近平:正圆中国梦》一书所言,“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习近平把中俄关系推向了第二次高潮:扩大了经贸合作的规模、在国际舞台上加强了协调,更重要的是,莫斯科和北京之间、两国人民之间的信任和好感在增加。在2013年3月俄罗斯与中国开始奠定了新型关系:形式上是战略伙伴,内容上是盟友关系。”“‘莫斯科—北京’快车在欧亚大陆上加大马力,全速前进,成为全世界高速运动的典范。”
2014年2月,新春佳节之际,习近平不远万里前往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邻居家办喜事,我当然要来道贺,同俄罗斯人民分享喜悦。”一语道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特殊性。2015年5月,习近平再次来到莫斯科参加红场大阅兵,普京在庆典上讲话,称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已经建立起了新型的大国关系,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种新型伙伴关系有以下的特征:首先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并没有建立一个针对第三国的同盟或者联盟。中俄之间的合作有着自己的驱动因素,也有着自己的一些逻辑的基础,它并没有对邻国或者其他的大国构成威胁。俄罗斯和中国并没有选择相互制衡,而是相互补充,在政治、经济、人道主义和其他的领域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2015年6月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如此说。
吉尔吉斯斯坦著名政治经济专家马尔斯·萨利耶夫说,习近平对俄罗斯的访问以及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对于加深中俄关系和惠及整个地区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俄正在进一步深化经贸、金融、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俄罗斯阿里巴里分析中心分析师米哈伊连卡说,“中俄两国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亚欧大陆的经济谋划了一个光明的前景。”
正如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未来中俄各领域合作十分令人期待。中俄双方的合作可以带动本地区,乃至整个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携手向前发展。”
有评论认为,中俄两国建立起真正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建立起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成为21世纪大国关系的典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