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实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处于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时期,既要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伟大成就,又要清醒看到我国当前面临的挑战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过多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不足,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产业长期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中低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很大,社会矛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
“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一方面阐明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初衷——解决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贫困落后问题,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进一步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必须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富民强国之路走下去。鉴于此,我们党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目标要求,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要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着眼未来发展:广泛凝聚改革共识,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
如果说3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穷则思变”的主动变革,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壮举,那么当前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中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根本举措,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要顺利推进这一战略任务,首先必须消除各种疑虑,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立场和信心。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一项庞大的工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化,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统筹各方利益的任务更加繁重,全面深化改革困难之大、任务之重、阻力之多前所未有。
在改革进入爬坡过坎、攻坚克难阶段的当前,必须要有“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勇气,必须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持有坚定的改革立场。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当前特别需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他多次表示:“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明确要求:“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这些论述有助于消除改革疑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锲而不舍地全面深化改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