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生请吃饭”敲响善款管理警钟(2)

“让贫困生请吃饭”敲响善款管理警钟(2)

 

“让贫困生请吃饭”式的弄虚作假让谁丢人?

从贫困生身上“薅羊毛”,这样的事最近居然发生了好几起。我觉得很值得警惕。最简单的逻辑,你想,连贫困生的几百块钱都不放过,面对更大的蛋糕,某些人又怎能改掉“雁过拔毛”的毛病呢?

第一起,发生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宋庙小学。本是一件捐资助学的好事,却衍生出一系列丑闻。先是某银行给30名贫困学生每人送去1200元钱爱心款。可还没等孩子们拿到钱,学校就要求学生们每人拿200元,共计6000元,请银行及学校、村镇干部吃饭。怎么,这是“抽贫困生份子钱”吗?

这起事件发生后,更令人惊奇的是区教体局纪委书记等人的弄虚作假,相关负责人紧锣密鼓进行“公关”,力图“协调”媒体记者、“摆平”舆论监督。一桩原本情节简单、事实清楚的基层违纪案件,竟演绎出多方参与、欲盖弥彰的剧情,最终导致市区两级20名相关责任人被处理。

第二起事件,发生在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金山中学。贫困生补助居然变成了拍照的“道具”!前段时间,在学校老师的安排下,一百多名学生“配合”老师进行了一次贫困生补贴发放的“仪式”。让家长感到气愤的是,孩子配合拍完照后就得走人,钱没拿到一分。学校给出的解释是,之所以没有直接发给学生,是考虑到怕学生弄丢了。

在媒体曝光之后,当地调查组已经介入调查,涉事学校校长被停职。目前,183名贫困生家长或者监护人已经领取了补助金。

贫困生频频被“薅羊毛”事件反映的,是权力的任性。由此,我们不能不想到,大笔大笔的扶贫款安全吗?

未来五年,国家要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投入资金至少以千亿元计。就像我一开始担心的那样,有些人连贫困生的几百块钱都不放过,面对更大的蛋糕,他们又怎能改掉“雁过拔毛”的毛病呢?

2015年,审计署对广西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进行了审计,调查结果着实令人吃惊。当地接受扶贫的人里面,既有公务员也有个体户,其中不少人不仅买了车,而且买了不止一辆车。这边是3000多人不符合条件冒领扶贫资金,另一边是2000多人符合条件却被拒之门外。你看,当地扶贫工作混乱局面到什么程度,权力又任性到了何种地步呢?

在诸多民生工程里,扶贫开发无疑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然而,面对如此重要的项目,个别官员频频伸出黑手,扶贫款居然“扶倒”了一批扶贫官员。2012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扶贫系列腐败案中,抓一个带一片,巴彦淖尔市及五原县等8个两级扶贫办的10名扶贫官员被查处,贪污总金额达830万元。

调查显示,扶贫款被层层扒皮:从市里下到旗县,被克扣40%,从旗县下到乡镇又被克扣40%,有些官员连3分钱的回扣都不放过。其中市扶贫办主任郭某任职3年就贪污373万元。

随便上网看一看,这样的案例,绝非内蒙古独有。去年,河南省审计厅报告显示,河南省扶贫资金在管理使用上存在结存额较大、部分专项资金没有落实到项目、造假套取扶贫资金等问题,其中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蓝领班”利用编造虚假信息的手段,套取扶贫资金近亿元。海南也存在类似问题,海南省审计厅对18个市县的扶贫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共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亿9700多万元,首要问题就是弄虚作假问题。

为什么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无数的事实表明:如果制度有缺陷,监管不力、把关不严,问责偏软,好政策的执行就会大打折扣。

从贫困生身上“薅羊毛”事件告诉我们,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掩盖,弄虚作假只能让雪球越滚越大。最终,“一顿饭的问题”会演化为“一系列的问题”。加强基层治理,就要从防治“第一个谎言”开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