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性原则,尊重新闻规律(3)

坚持党性原则,尊重新闻规律(3)

——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解读

五、创新理念、手段、体制

关于新闻和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习近平在8.19讲话和2014年8.18关于推进媒体融合指导意见的讲话里有过精辟的论述,这次他再度强调“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了更为鲜明的互联网传播形态的背景。首先是理念的创新。现在较多的宣传通知仍然以传统媒体作为参照系来下达,含有较明显的维护政绩的功利目的和形式主义的思维惯性,这种情形下的新闻报道,就别指望有人看了。习近平曾谈到:“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现在两三年过去了,我们尚没有对此加以研究和梳理,哪些不合时宜了,哪些要有创新。这就如同国务院经常废除一些不合时宜的政府文件那样,需要经常梳理,我们的工作才可能常做常新。

去年发生天津危险品仓库爆炸事件,就明显感到我们的传统媒体在报道体制、观念、表达方式等等方面太落后了。天津发生爆炸后约1小时,我国有的网络新闻媒体就亮出了豪迈的招徕语:“我们是××新闻天津爆炸前方报道组,关于此事故的情况,问我吧!”,而纸质版的党报,第二天只在第四版右下角就此事件刊登一篇连电头仅有334字的报道,事故是否有死亡都没法确定,读者拿到报纸时,关于事故的影像和文字已经铺天盖地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了,谁还看这条过时的新闻呢?传统媒体再不转变工作理念、手段、体制,习近平提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要求便无从谈起。

六、政治家办报意识

习近平在这次讲话中还首次使用了“政治家办报意识”的概念。“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提出的,有当时的具体背景。现在习近平将“政治家办报”作为一种意识,与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在我国现行的传媒体制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传媒的责任。因而,传媒的记者、编辑必须具有政治上的敏锐感,懂得党中央的理论路线,懂得全党服从中央、局部服从全局的道理。以往发生过多次新闻工作者由于不了解党的政策,没有局部服从全局的意识,对事实的性质判断发生错误,甚至由于不懂得基本国策而对国策做了相反描述的错误。

做到具备政治家办报意识并不难,只要把及时、主动学习公开发表的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和主要领导人讲话,把这方面的学习看作职业工作的一部分,就可以避免发生这类原则性的报道差错,即使有人摆出各种政治和学术权威来,也不会被权势忽悠。在这个意义上,我国的新闻工作者不是总理,但要站在总理的高度看问题,不是总书记,但要有总书记的大局意识,了解和熟悉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习近平在这次讲话中,再次重申了8.19讲话中论证的关于新闻工作者把握“时度效”的要求。当时他例举了一系列有问题的新闻现象,例如:有的问题本来是个别的偶发事件,但你来个长时间、高密度报道,就可能让人家产生错觉;有的问题需要及时引导,你来个拖拖拉拉的报道,就可能引发议论,似乎要遮盖什么似的;有的问题刚刚发生、后续发展有待观察,你来个抢先报道,就可能反而造成被动;有的问题本来党和政府就是坚决反对的,你来个闪烁其词的报道,也可能让人家产生误解,好像在包庇这些事和人似的等等。这次习近平要求的是:“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显然,已经不是简单地避免发生报道偏差,而是从时、度、效着力,这是一种成熟的主动把握,需要我们对此做深入的研究。要做到这种炉火纯青的程度,还是习近平两年多前提出的四点:相当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局意识、判断能力、业务水平。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