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
尽管TPP给中国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潜在威胁难以消除,但鉴于TPP存在的诸多短板以及由此导致协定审批面临的各种考验,TPP的冲击往往被过度夸大。无论TPP能否顺利实施,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对于中国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和冲击,开创对外经贸新局面都不无裨益。
全面深化改革,逐步实现标准升级和规则对接。客观来看,TPP协定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劳工权益等方面的部分规则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值得研究、借鉴和学习。在此过程中,通过标准升级和规则对接倒逼国内改革,加快国内相关政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既直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也为适应更高标准的规则奠定基础。
搞好四大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窗口。目前,中国已批准建立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发达区域先行先试TPP规则、积极应对新一轮全球治理体系调整的挑战以及积累风险防范经验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对外开放打开了新的窗口。12月1日起,四个自贸试验区将先行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在适应新规则上迈开了实质性步伐。
加速双边和区域经贸谈判,化解贸易投资转移效应。对于中国来说,TPP既有利于美国主导亚太合作进程并削弱中国的区域影响力,又会因其贸易投资转移效应导致中国经济利益的损害。为此,中国应加速推进包括TPP成员在内的主要区域和全球经济体的双边和多边经贸谈判,尤其是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自贸区以及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加强同金砖国家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
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争取更多实质性成果。与TPP不同,“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广泛领域,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沿线各国之间的战略契合点和利益汇合点。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双边和多边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既有利于提升中国对外经贸投资合作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维护全球多边体系,积极参与多边经贸协定谈判。目前,WTO拥有160多个成员,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协定构成国际贸易领域的唯一体系。尽管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但WTO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拥有不可挑战的地位和作用,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是任何区域贸易安排都无法替代的。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中国既是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创造者。维护和完善全球多边体系,推进多边经贸协定谈判将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受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