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高棉日报》记者:3月下旬将举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中国将如何支持东盟的发展?
王毅: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银婚”之年。25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经受了各种考验,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当前,中国和东盟关系又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我们愿把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优先伙伴。建设好中老、中泰铁路和中国印尼雅万高铁等项目,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泛亚铁路网建设,让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更加方便地相互往来。
我们愿把东盟作为对外自贸合作的优先伙伴。实施好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给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实惠。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力争年内完成。
我们愿把东盟作为区域合作的优先伙伴。本月底,李克强总理将邀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所有国家,也就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的领导人齐聚海南,举行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澜湄一江连六国。我们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湄合作的特征是更接地气,更重效率。目前已有78个早期收获项目。澜湄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的有益补充,还可助力东盟的整体和均衡发展。
我们还愿把东盟作为海上合作的优先伙伴,用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加强在海洋经济、海洋环保、海上安全等领域合作。同时也愿探讨建立南海沿岸国合作机制,把南海这个共同家园维护好,建设好。
中国新闻社记者:缅甸现政府任期将在3月底结束。中方对缅新政府有何期待?密松电站等项目的前景怎样?
王毅:中缅友好根植于两国人民心间,有着强大生命力,不会因缅甸国内形势变化而改变。我们对中缅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昂山素季女士以及她领导的民盟与中国一直有友好交往,彼此了解和信任不断增加。我们对缅甸的未来同样充满信心。
中缅是搬不走的邻居。中国愿意帮助缅甸更好、更快发展起来。密松电站是一个商业合作项目,履行了完整审批手续。合作中遇到一些困难,是“成长中的烦恼”,双方将继续积极妥善处理。我们对中缅互利合作的未来当然也充满信心。
赞比亚《每日邮报》记者: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低迷,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中非经贸合作和中国对非援助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王毅:今年是中非建交60周年。世界变了,中国和非洲也在变,但不变的是中非之间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深厚友谊。
去年底,习近平主席宣布实施对非十大合作计划。这个计划的最大特点就是要从迄今主要依靠资源类产品的贸易模式转向更多开展投资和产业合作,通过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帮助非洲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因此,这一计划可谓正逢其时,恰恰可以有效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给非洲带来的新挑战。中国一向言出必行。峰会刚刚过去3个月,我们已经和20多个非洲国家对接,积极落实峰会成果,一批早期收获项目即将落地,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也已启动运行。
多年来,外界对中非合作有各种议论。但非洲自己最有发言权。去年中非峰会上,多位非洲领导人公开表示,中国从来没有殖民过非洲,而是帮助非洲摆脱贫困、实现发展,为非洲带来了新生;非洲一直在寻找一个有着共同利益和真正可靠的合作伙伴,最终找到了中国。他们的发言在现场引发强烈共鸣,真正代表了广大非洲人民的心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