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叶青:“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着眼点

孙叶青:“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着眼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数字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变,可以与蒸汽革命带来的巨变相提并论。准确把握数字制造的发展趋势,促进数字制造人人可参与、数字制造产品个性化生产,对于挖掘创新潜能、引领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至关重要。

由专业人士、专门机构主导向人人可参与转变

制造业的新时代将是全民创造的时代。现代制造业需要专业知识、设备和大量投入,因而一直是大公司和专业人士从事的领域。产品制造的数字化变革,绝不仅仅是优化现有的制造业,而是将制造业主体的范围扩展到广大人群,既有制造商参与,又有普通民众参与。人们使用数字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自己动手设计产品、制作模型。3D、4D打印技术的出现,将制造业搬上了普通人的桌面。通过网络,创意得以在线分享和传播。潜在的创业者和发明家,不必再依赖大公司来实现生产制造。如果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将设计方案传给制造服务商;也可以利用3D、4D打印机等功能强大的数字桌面制造工具,自己完成产品的制造。

制造业正处在向数字化转变的过程中。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主要生活在由实物组成的现实世界中,数字革命基本局限于屏幕上。今后,创客运动将使网络智慧更深入地与现实世界结合,商业互联网模式将向制造业转移,传统制造业将被颠覆。众多个人制造汇成全民创造,推动新的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全球制造业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21世纪制造业的总体趋向,不是行业龙头企业的消失,而是龙头企业对行业的垄断不复存在。拥有大量员工的大企业依然存在,同时还存在大量专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小公司,制造业的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的概念,其表层意思是把转移出去的制造业召回来,而其深层目的不是重回传统制造业,而是发展人人可参与的数字制造业。数字制造将对传统制造业构成严峻挑战,首当其冲的是以低成本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着眼于提高数字制造水平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