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奔驰戴钻戒募捐” 网络捐款亟需规范(2)

“开奔驰戴钻戒募捐” 网络捐款亟需规范(2)

“开奔驰戴钻戒还募捐”问题在大病保险的落后

晒奔驰和万元钻戒——毫无疑问,这是我国最典型的中产家庭配置。面对这样的一个中产家庭,许多人在捐了款并看到了当事人的朋友圈之后,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还不如这个搞募捐的家庭,产生一些受了欺骗的感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说一点带有负能量的个人感受,或许是个人觉悟不高,或许是爱心不够,对于所有从朋友圈里转发的“寻子消息”、“募捐消息”,我个人总是先持怀疑态度。因为个人感觉这些事情,无法在朋友圈中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也从来不会以微信、微博的形式进行捐款。近段时间,也有媒体披露了朋友圈假消息泛滥的情况。

此事最让许多人不解甚至是气愤的是,一个中产家庭在有房有车还有存款的情况下,竟然也搞起了募捐。说得好听一些,是消耗爱心;说得难听一些,甚至还有欺骗社会的味道。再狠一点,这类事件还容易和前段时间出现的“女友被狗咬成重伤却说是见义勇为所致进行骗捐”以及“知乎大V利用爱心欺骗捐款”等事件相提并论。对此,网友们不得不怀疑当事人的诚信问题,更会对慈善事业产生怀疑。

但是,正如当事人被采访时所讲,“车这几天已经决定卖掉变现了,房也已抵押给银行”,这个家庭,已经严重被女儿的病所拖累。好端端的一个小康家庭,因病即将返贫。一个社会化的问题从来不应该被回避——大病,仍然能分分钟击垮一个中产家庭。只要家庭成员遇到这样的不幸,无论家庭条件到底如何,都会被严重拖累。即便此事之中家长既晒幸福又搞募捐的做法值得商榷,但当下正在实行的医保制度包括大病保险制度也着实需要追问。

2015年7月份,国务院决定,大病保险制度在全国普及。但是,需要正视的问题是,大病的报销比例仍然非常低。国务院定的目标是达到50%以上,这个比例显然需要继续提高。要知道,对于一些动辄花销数十万甚至超百万的大病而言,另外需要家庭和患者承担的部分仍然会形成非常大的压力。此语境下,商业保险能否补救,社会救助能否对境况确实不好的家庭开展帮扶,仍然值得想象和期待。

“开奔驰募捐”是秀下限的骗捐

在大多数人心中,向社会寻求募捐,除了信息真实这最基本的门槛之外,其实还有一条无形的门槛。并不是说只要一个人、一个家庭遇到了困难,或者家中有人患了大病,就可以向社会寻求捐款。而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到了走投无路的现实情况下,才可以、才合适选择向他人寻求捐助。换言之,在尚有经济能力的状况下,甚至自身的物资生活状况比大多数人还要舒适的情况下,显然没有资格向别人寻求捐助。

一个开着奔驰、秀着钻戒、家有存款的家庭,还在网上发布募捐消息,显然违反了最基本的公序良俗。最关键的是,这对夫妻在网上募捐信息中刻意隐瞒了自身的经济状况,只是一味地渲染孩子患有白血病,需要大笔医药费作为募捐事由,才争取到网友的同情。让一群吃碗面还要纠结要不要加个蛋的穷人,去捐款给开奔驰戴钻戒的老板,这是一件很难让人接受的事,也是社会公益难以承受之重。从某种意义讲,这种行径跟骗捐并无两样,如同职业乞丐装可怜一样,都属于秀下限的欺骗行为,理应被严格限制和禁止。

囿于感性化的感动和审查机制的缺失,民间自发行为产生的爱心,确实很容易被利用,最后形成被欺骗的耻辱感。四川盐亭13岁单亲家庭女孩梁颖患病,靠社会自发捐助而获得11万元,未使用完就去世,家长拒绝按承诺返还善款,引发一场道德式的争论。近年来,类似的案例越来越多,已然形成了一场信任危机。

在自发的状态下,分散的捐款者无法像专业机构那样,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程序性把关,被利用的风险几乎无以幸免。当民众屡次遭遇这种超越底线的募捐,那么就可能会形成新的“见扶不扶”的公共悲剧。“一朝被蛇咬”的社会公众,对于外界的求助可能就会麻木而冷漠,对社会深度失望,不再抱以希望和热情。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