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今年就业形势:我国不会出现失业骤增现象(2)

专家谈今年就业形势:我国不会出现失业骤增现象(2)

以动态眼光看大学生就业难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65万人,比上届增加16万人,再加上往届毕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供给压力进一步增大。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即使在1999年高校扩招以前,大学生就业也并非容易的事。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直属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也只有70%左右。”李长安认为,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李长安指出,虽然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暂时还跟不上人才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有限,但是从国际上看,我国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二次就业率仍处于中上水平。“比如印度的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不到50%,而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左右、二次就业率超过90%。有工作意愿的大学生基本在当年年底都能实现就业。”李长安说。

就业形势稳中趋紧

展望今年就业形势,郑东亮表示,从就业发展趋势看,2016年我国就业或将呈现稳中趋紧的基本特征。“从稳的支撑面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和回旋余地大的特点较为明显。今年就业形势有望延续总体稳定态势。”郑东亮说。

不过,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依然艰难,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市场用工需求继续走弱,结构调整中的职工安置任务繁重,就业结构性矛盾仍将长期存在。郑东亮指出,需要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保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随着化解过剩产能、处理‘僵尸企业’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结构性失业风险上升,就业压力也会加大,部分地区就业形势有进一步趋紧的风险,需要持续重视和关注。”郑东亮强调。

李长安表示,“十三五”时期要更加重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等。“要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就业,更高质量的就业,还要解决就业公平的问题。”李长安说。

“要稳妥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中的职工安置工作。把职工安置摆在结构性改革中的突出位置,引导地方和企业多渠道、多方式、规范有序做好职工安置工作。”郑东亮认为,应采取降低企业成本、提供稳岗补贴、加强在岗培训等措施,支持企业稳定岗位,鼓励企业内部挖潜安置职工。此外,政府部门的就业服务可提前介入,通过实施再就业帮扶行动,促进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转岗就业,对确有困难的可实行就业援助,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记者 韩秉志)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