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终保持核安保良好记录

中国始终保持核安保良好记录

——访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

中国核安保工作有哪些进展?中国核工业现状如何?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

核材料“一克不少、一件不丢”

记者:“十二五”期间,中国核安保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毅韧: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核安保工作,对核及放射性材料一直实施严格的管控。60多年来,我国保持了良好的核安保记录,实现了重要核材料“一克不少、一件不丢”。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核安保工作成绩斐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核安保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中国起草了《核安保条例》草案并已上报国务院审议;同时,发布了《核材料衡算与控制视察导则》《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核材料管制视察管理办法》《核材料管制报告管理办法》等一批核安保导则和技术规范,这些工作有力推进了中国核安保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二是核安保能力持续提升。中国严格按照国际最新标准开展了新建核设施的核安保系统建设;同时,投入数十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原有核设施的核安保系统改造,大幅提升了核安保技术水平和防范能力。

三是核安保监管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国家原子能机构设置了核安保管理部门,成立了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依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展了核安保技术研发工作;中国强化核安保的日常监督管理,严格实施核安保系统设计方案审查,定期开展各类核安保监督检查,扎实推进了核安保工作的规范。

记者:在核安保领域,中国有哪些国际交流合作?

王毅韧:核安保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全球核安保治理、提升核安保能力的有效措施。中国坚持以各国为主体,以国际合作为纽带,将全球核安保进程纳入可持续、机制化发展的轨道。中国是“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创始伙伴国,积极参加倡议框架内的各项活动,支持各国在倡议平台下分享核安保最佳实践经验。

中国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安保领域全球合作中充分发挥中心作用。中国支持机构“核安保计划”,推荐了20余名专家参加机构核安保文件制定,持续向机构核安保基金捐款,与机构联合培训核安保从业人员1000余人次。中国还加入了机构“事件及非法贩卖数据库”(ITDB)。已邀请机构今年来华对秦山核电站开展“国际实物保护咨询服务”(IPPAS),目前该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核安保双边合作,与美国在核安保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核安保示范中心建设、微堆低浓化改造、放射源安保和海关辐射探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中国积极同俄罗斯、加拿大、韩国等开展核安保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建机组规模居世界首位

记者:中国核工业发展现状如何,未来有何规划?

王毅韧:历经60多年的发展,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包括核电、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等完整的核工业体系。

截至目前,中国运行的核电机组30台,总装机容量2831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672万千瓦,在建机组规模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在建规模的近四成。根据核电发展规划,预计“十三五”期间每年还将新开工6台至8台机组。

在核燃料循环方面,中国坚持“闭式循环”核燃料发展路线,基本形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铀资源供应已经形成国内开发、海外贸易、海外开发三条线并举的格局;核燃料供应依托南北两大供应基地开展产能建设,可以满足2020年前核电需求;三个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已经建成,“十三五”期间还将在沿海核电集中省份开工建设两个区域处置场,形成五大区域处置布局;已基本完成高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库选址工作。

中国政府于2012年发布了调整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了2020年实现运行核电装机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目标。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核能发展。

记者:近年来,中国的核电发展迅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堆型也已开工建设,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核电走出去,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王毅韧: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核电走过了一条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国家原子能机构一直以自主掌握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为目标,支持有关集团公司开展自主核电技术攻关。同时,积极协调国际原子能机构,推动拟出口核电站顺利通过其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为后续出口奠定基础。

“华龙一号”是在中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汲取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大型先进压水堆CAP1400,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进展顺利。目前,“华龙一号”已经落地巴基斯坦,中法就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签署投资协议。同时,中国还与阿根廷、罗马尼亚、南非等国签署了相关协议,正有序推进“华龙一号”和CAP1400走出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