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治经济学目标任务的创新发展
一般而言,政治经济学的目标任务是由其本质属性决定的。经济学有没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是明确的,既存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也有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而一些人对当今的以社会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是否有阶级性的看法则是有分歧的。有人受西方“普世价值”的影响,淡化经济学的阶级属性,强调其提供超阶级的一般经济学理论的一面。事实上,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学只要涉及经济利益关系,它带有一定的阶级立场是必然的。有的经济学就声称是富人的经济学,有的则声称是穷人的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秉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不仅有明确的阶级立场,而且公开声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这是与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就明确了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马克思指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0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公开主张和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服务。他依据劳动价值论,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由此找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不仅表现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还在于为无产阶级找到了理想的社会归宿。这就是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推导出未来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反映了无产阶级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决心。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来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提供了建设新社会的理论武器,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如何体现呢?这同无产阶级所追求的根本利益相关。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判断,无产阶级利益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样,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就表现在,面对所要分析的资本主义经济,寻求这个社会的掘墓人——无产阶级;面对所要分析的社会主义经济,寻求这个社会的建设者——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服从于人民的福祉和共同富裕。这个属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要求其在根本目标任务上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发展:
1.着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目标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克服这个矛盾的途径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固然需要不断完善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但在实践中仅仅调整生产关系是不够的。我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面对的现实问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没有达到社会主义的要求。因此,实践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规定性的基本途径,是创造实现这些规定性的经济条件,特别是依靠发展生产力建立实现社会主义规定性的物质基础。这样,政治经济学就要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进国民财富、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使命。
对生产力的描述,人们通常会用到马克思从劳动过程概括出的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然而,这个概括只是一个基础,要确切说明当前发展生产力的路径,我们还应引入和使用马克思对劳动生产力决定要素所作的概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3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马克思还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归结为三个方面:“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社会内部的分工”“脑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6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科学技术已然成为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对这些方面展开研究,是建立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目标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2.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立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可避免会存在先富和后富及富裕程度的差别。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公平正义、民生为本,就是要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公平合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问题。人民群众能够分享发展成果,就能支持改革发展。
3.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发展的动力源泉,人自身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需要以人为本。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倡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就是一个例证。以人为本的发展包括人自身的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它涉及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即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这些人的发展内容不仅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还依赖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