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

兼具理论思维和历史思维

学者表示,鉴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党史研究之间紧密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就要求我们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思维和历史思维。

“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然不能离开理论思维和历史思维。”张艳涛认为,理论思维是一种建立在通晓理论的历史和成就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它有助于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精确理解其历史合理性、进步性和必然性。历史思维是一种实事求是和全面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有助于我们精准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和主线,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助于增强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心。

张艳涛表示,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关键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研究中切实做到理论思维和历史思维的结合,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揭示历史的客观逻辑与人的主体地位在“历史中的意义”。以逻辑的方式再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找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具体条件,着眼于对历史必然性的思考,做到既符合“历史的真实”又具有“理论的深度”。

“在实际问题研究中,两者之间往往互相交织,无法割裂。没有历史思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就可能是失去基础的‘空中楼阁’,虽然理论内在之美深切,但是不可能开出灿烂的、具有深厚根基的鲜花。”程美东表示,当我们面对理论问题时,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解读;当我们遇到历史问题时,需要理论思维这把冷峻的“解剖刀”来透视历史表象,深入历史深处,客观真实地看待历史。(记者 牛冬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