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国领袖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国领袖特质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颇有感触地说,“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始于陕西的七八年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主政地方20多年,长时间的摸爬滚打,养成了总书记自信从容、笃定执着的品格。

当今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也面临着比任何时候更大的挑战。国际上,美国推行新一轮“重返亚太”战略来遏制中国,外部环境愈加复杂。从内部看,30多年的快速发展,既积累了巨大财富,也积聚了众多难题。可以说,中华民族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布局谋篇,治大国若烹小鲜,显示出大国领袖的特质和智慧。这种内在特质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必将引领这个曾经几度辉煌的东方大国实现新的复兴梦想。

自信从容、笃定执着

习近平总书记曾颇有感触地说,“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始于陕西的七八年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主政地方20多年,长时间的摸爬滚打,养成了总书记自信从容、笃定执着的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的自信精神来源于强烈的民族自信与自尊。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他说,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8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认为,中国人对祖国悠久文化传统的自豪感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他说:“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持续了长久的辉煌,”、“在遭受了百多年时间的衰弱、屈辱后激发了强烈的自强意识。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的决心和信心,都植根于这一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早在2006年3月,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对美国记者库恩说:“要理解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执着地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必须了解中国人对古代文明的那种自豪感,这是激励现代人去振兴民族的历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号召全党要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处处展现出自信风采。2014年2月,他赴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提到,我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什么有信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只要我们紧紧依靠13亿多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最终实现我们确立的目标。

在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发生了不少事情,从“4·20”芦山大地震、“3·01”昆明暴恐事件到“6·26”新疆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沉着对应,果断决策,镇定指挥,充分显示了一个大国领袖的统帅才能和卓越智慧。

坚强勇毅、敢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人们不会忘记,他在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亮相中,面对中外记者坦陈肩负着沉沉的担子,他把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使命概括为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经常可见“担当”这个词语,它也成了总书记十分推崇并身体力行的一种精神。他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他反复强调“该承担的责任必须承担”,“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勇于承担责任”,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多来治国理政的表现充分体现了“责任”二字。他率先垂范,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成了敢于担当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例如,在深化改革上,亲自挂帅“深改”小组组长,啃“硬骨头”、涉“险滩”,带头攻坚克难;在从严治党与反腐败上,他以壮士断腕精神,“打虎拍蝇”,剜除毒瘤,坚决克服干部作风上的顽瘴痼疾;在实现“中国梦”上,扭住“两个一百年”的大目标,提出“四个全面”,不走老路、不走邪路,昂首挺胸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维护国家利益上,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亲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大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在为人民服务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成了总书记领导风格中鲜亮的底色。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