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桐:“贵在落实,崇尚实干”是鲜明的执政理念(2)

许耀桐:“贵在落实,崇尚实干”是鲜明的执政理念(2)

■“贵在落实,崇尚实干”:彰显重大的实践作用

当前,认真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树立“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理念,对于党员和各级干部而言尤为迫切。

当前在党员和干部队伍中,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不抓落实、懒政怠政的歪风邪气,其主要表现:一是“热衷蹲办公室”,不愿意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一些地方“一把手”和主要领导干部,满足于常规性管理工作,陷入具体的事务之中,习惯于动口不动手,每天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学文件上,靠打电话了解情况、听取汇报、处理问题。二是“好开会和讲话”,有些领导喜欢以开会和讲话,作为贯彻落实工作的方式。三是“喜图简单省事”,有些领导图方便,要轻松,习惯于简单省事的“命令—服从”式的管理模式,不考虑社会效果,不考虑群众感受,不善于对话协商,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还有一种情况,看起来好像是在抓落实,但不过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政策落实政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三天两头地出台文件,表面看工作红红火火,实际上浪费时光,致使改革陷入空转、白白耗散热情和资源。这些文件很多是滥发的、不管用的,可分为以下类型:一是“多赘型”,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为解决现实的需要。但现在有些地方的文件,有的往往是苦思冥想出来的,有的是从既有的原则方针推演出来的,脱离实际,无法得到执行。二是“帮闲型”,每当出了一个政策文件后,紧接着又出了围绕这个主文件的一系列相关文件,缺乏实际作用,不过做了架床叠屋、画蛇添足的无用功。三是“转手型”,例如有关某一领域的某项改革政策出台后,各个部门就为批转这个文件而发了一个通知,讲一些不痛不痒的话,纯粹是表表态、做做样子而已,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四是“走样型”,这类文件打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幌子,实际上是为地方主义和部门利益张目,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毋庸置疑,以“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理念为武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良方善策。深入贯彻抓落实,可以有效地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可以有效地破除某些地方存在的“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惯性思维,破除靠发文件过日子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陋习,根绝“以文件贯彻文件”、“以文件指导文件”的路径依赖,促使党员干部更多地走向基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现场了解和解决问题。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究竟在哪里?战略决策和贯彻落实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及其“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理念作出了透彻的揭示,其核心聚焦于他阐明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贵在落实,崇尚实干”就是强调重在“九分落实”,其他相对于“九分落实”而言,不过是“一分部署”之事。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