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答本报记者问

摘要: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上,总书记精辟而深刻地概括为“亲”“清”两字,提供了政商交往的新标尺,使企业家和各级干部放下了思想包袱,明确了界限,知晓了进退。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地同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同民营企业家交往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

编者按: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了“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精神,正确认识、积极适应新常态,争取新常态下的新作为、新提升、新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

为民营企业吃上“定心丸”

记者:王主席您好。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根本上要依靠改革开放。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就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对此,您怎么看?

王钦敏: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从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贯彻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推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成果,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深化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最系统的全面阐述,对于推动改革开放、践行新发展理念、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受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许多企业感到日子不好过,发展看不清方向,转型找不到路标,面临着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受制于市场的疲软和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利润下降,盈利预期较低,民间投资增幅持续回落。同时,政策落实中存在“中梗阻”、“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等现象,涉及垄断的特许经营领域的开放步伐缓慢,企业家财产权、知识产权等保护力度不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用工难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在这一背景下,总书记专门就非公有制经济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民营企业信心不足、动力缺乏这一突出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把脉会诊,为坚定民营企业信心开出了药方、吃上了“定心丸”。

总书记指出,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不断深化的。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很多民营企业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明了党和国家的坚定立场,既回应了社会关切,又澄清了认识误区,对一些人关于重视不重视、鼓励不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质疑给予了明确回答;充分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四个方面重要作用和五个重要地位,作出“三个没有变”的重要论断,指出任何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想法都是错误的。特别是“三个没有变”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不变的是原则和方向,就是基本经济制度要长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要长期坚持;变的是具体和实践,就是随着党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在不断完善、环境在不断优化,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总书记强调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对立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批驳。这实际上是针对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作消极甚至异己力量等问题提出来的,也是对所谓“国进民退”“民进国退”之类的纷争做出的正面回应。

不断增强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

记者: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但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仍然比较多,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王钦敏: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我国仍然是全球投资最好的国家。这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作用的准确研判,展示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坚定信心。我国发展一时一事会有波动,但长远看还是浩荡东风。明大势、识大局,才能有定力、谋长远。无数事实证明,中华民族历史上无论经历多少曲折坎坷,都顽强地走出来了。即使现在,别有用心的人唱衰中国,但更多有识之士看好中国,越来越多国家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快车。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看怎样认识和把握。民营企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精神,正确认识、积极适应新常态,争取新常态下的新作为、新提升、新发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已经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但由于一些原因,这些政策的配套措施还不是很实,政策落地效果还不是很好。民营企业面临的“三门”问题(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和前面提到的“三山”等困难目前依然存在。对此,中央非常关注,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剑指“最后一公里”顽疾,深刻指出症结在于政策执行层面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政策有效性,明确提出要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这表明了中央直面问题,直指本质的勇气和能力。为了提高政策有效性、增强企业获得感,总书记强调,当前必须下决心从增强政策含金量、可操作性和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方面,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准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等五个突出问题。这“五个着力”,不仅提出了完善发展民营企业政策环境的具体路径,而且在深层次上涉及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公共服务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等重点环节、关键领域的改革,都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