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视野中的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视野中的发展理念

摘要:坚持科学的发展价值观,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在新的发展实践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实现发展多维价值、增益人民利益福祉,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发展价值观是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深入研究五大发展理念所蕴涵、昭示、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对于增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发展价值观

高扬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发展的最高价值。在当代中国,一方面,人民是发展的实践主体,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人民群众在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的根本性作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一方面,人民是发展的价值主体,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高质优效、持续健康的发展价值观

这是发展的根本性价值。人类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历史,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物质生产、经济价值是其他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如果肯定了物质生产、物质利益、经济价值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优先性与根本性,也就肯定了生产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尺度的优先性与根本性。进一步说,生产力发展不仅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而且生产力发展本身就是人的主体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之认识和改造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人类在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过程中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反映了自身的创造性才能和力量所达到的程度。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与衡量社会发展之程度和水平的客观标志,同时也是衡量人类主体能力高低和全面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根本任务,也是五大发展理念所追求的根本价值。

协调平衡、系统多维的发展价值观

这是发展的多样性价值。协调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不仅有物质的、经济的需要,还有政治的、社会的、精神文化的需要。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的社会发展对于人的价值,不仅有物质的、经济的价值,还有政治的、社会的、精神文化的价值。在多维价值中,物质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是其他一切价值得以创造和实现的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物质价值的创造,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前提。而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所创造的政治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既促进了物质价值的创造,又满足了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要,造就了人的全面而丰富的个性。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需要。社会主义要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实现公平正义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些价值理想显示了人类超越现存社会状况、创造人类新文明的价值追求。

人天和谐、绿色永续的发展价值观

这是发展的前提性价值。自然界是生养、承载、庇护人类的家园。人类不能超然独立于自然界之外,只能繁衍生息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休戚相关、荣衰与共,自然界繁荣兴旺是人类之福,自然界枯萎衰落是人类之祸。人类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们能够认识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环境,参与自然过程,使自然发生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变化;能够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界不可分割的联系,认识到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应当自觉地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维系生态平衡的责任。全面认识自然规律系统,既要关注人对自然改造活动的现实效用,又要科学预测、合理支配人的行为对于自然环境的长远影响,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支持能力相适应。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