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多维度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多维度思考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源于物质实践的观念体系,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构整体中去认识和分析、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事业中培育和践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通过凝聚共识以形成持续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合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置性工作,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更好地经由加深认知、强化认同而最终达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维度的问题必须加以明确。

一、理论支撑之维

任何自觉的、创新性的实践活动都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起指导作用的理论便是这一实践活动的理论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又涵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价值诉求、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要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内容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理论支撑。

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源于物质实践的观念体系,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构整体中去认识和分析、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事业中培育和践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通过凝聚共识以形成持续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合力。其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讲是由生产、再生产、人本身的生产、关系这四种活动动态性地建构起来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应该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着眼于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以促进既有生产关系的不断优化。其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环境与教育目标等矛盾体始终存在并经常变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应该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妥善处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着眼于促进自觉践行通过运用注重生成的中介性教育方法以不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同时也必须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有着民族特质、国际视野和发展意蕴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应该是一项超越中国地域空间的全球性政治实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需要充分借鉴人类社会发展中积淀的其他优秀思想成果。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的过程,其间会基于社会实践而产生大量的理念、观点和学说,这其中又会有许多带有一般性和规律性的优秀成果得以传承下来,比如“实现政治意识形态向生活意识形态的转换有助于注重夯实市民社会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合谐相处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前提”等等,这些都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学习和参考的理论资源,秉持“杜绝无原则的照搬、坚持有选择的扬弃”的理念,借用一切优秀思想成果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理论特质的必然要求,又是切合人类认识和实践规律的现实需要。

二、教育理念之维

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是国民意识形态教育,但它同时也是一项理性的实践活动,不能够仅仅只体现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工具理性,也应该充分彰显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基于此,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理念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重视对人的关怀、追求人的价值实现的教育,应该注意服从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性要求与服务于个体全面发展的差异化需要相兼顾,充分做到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服从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性要求:其一,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好地发挥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精神生活和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引领功能,正确地引导社会转型、保持社会稳定;其二,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经渐进式地影响着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凝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实、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其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主动地引领社会思潮,最大程度地形成价值认同,引导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这些社会功能,体现出现存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条件属性、路径属性和目标属性,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蕴,服从于这种政治性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的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服务于个体全面发展的差异化需要:其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需要统筹兼顾对于受教育者在知识层面、反思层面和行为层面的要求和教育,更多地重视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的统一,更多地注意教育双方和谐平等的沟通、交流和切磋;其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需要以认知的启发、方法的引导和行动的示范代替简单的说教、强硬的灌输和粗暴的要求,立足于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发展,从生活表象切入到内心深处进行引导,引导受教育者基于独立能动的理性思考做出自觉自愿的价值濡化;其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需要重视受教育者个性培养,在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共性特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自觉,成为守规则、会合作、有担当的社会成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引导受教育者养成独到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成为会反思、敢质疑、能创新的独立个体,培养更多的既符合社会要求、与环境和游相处,又具有相对独特、合理张扬的个性的社会主义新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这些要求,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以注重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为着力点,具有显著的人文意蕴,服务于这种人本性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的理念。

三、目标层级之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央文件《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的这段论述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明确的层次性。基于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也应该具有不同的目标层级:引导受教育者认同并践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基础性目标、认同并践行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是阶段性目标、认同并践行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终极追求。

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注重打牢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受教育者认同并践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国民素质的整体性提高是良好社会价值导向和正确国家价值取向得以实现的基础,只有拥有了越来越多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和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明确的规范性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性任务。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注重构建中介,这个中介就是受教育者认同并践行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一定的政治国家”,社会积极向上,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能幸福,实现了社会层面价值导向的要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实现才会有可靠的依存,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实现才会有更深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为中国社会的美好前景和应持理念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对国家和个人的价值理念起着承合作用,体现这个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阶段性任务。

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注重达及终远,这个终远就是受教育者认同并践行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普遍而真实的国家认同,是社会稳定的民意基础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表达了人民和社会的共同价值诉求,是社会层面价值导向和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理念的统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内涵,彰显这一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高目标。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