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入微讲“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习近平不厌其烦讲创新,基于对世界发展态势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深刻把握,基于对我国发展全局的精准认知,有着迫切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对16世纪以来一次又一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力量格局的深刻影响有着深切洞察。回顾中华民族文明史,他明确指出,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在2015年5月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他更直陈“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
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对此,习近平强调:“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他清晰指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发展的路子,如今再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已不可持续,加快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位居五大理念之首。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近年来,我国积极应对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高新科技竞争态势,破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不足等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广揽海内外英才,着力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同时强力推进简政放权,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皆为应时应势推进创新之举。建设创新中国,方兴未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