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库建设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高校智库建设应有明确目标和准确定位:建设一流智库、一流学科、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调研时指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具有中国坐标的。高校智库的建设可以推动高校师生更多关注真正的中国问题,推动高校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为创建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和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其次,高校智库建设应有学科保障和制度保障:完善课程体系、培养体系、制度体系。高校服务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也是激励自身实现教育与学术双转型的过程。高校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上,应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对复合型、综合型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培养,提升培养质量。在学科与课程设置方面,应针对时代所需、国家所需、地方所需,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拓展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完善课程评价。高校智库是知识生成器、观点孵化器和政策转化器。相应地,高校体制创新的指针,就是有利于知识生成、有利于观点孵化、有利于政策转化。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立足实际、打破陈规,根据国家级新型高校智库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需要,研究、改革和创新对智库的评价体系,完善绩效与考核制度,订立合理的科研绩效标准,奖罚分明,激发高校教师从事智库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高校智库建设应有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创立中国话语、中国气派、中国风格。西方智库建设历史长、经验丰富,的确有较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但创建中国气度的学问不能唯西方马首是瞻。中国社会科学应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国问题、开创中国学派、具备中国风格,从而具有中国特色。这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的时代要求。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