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靠“正确的打开方式”

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靠“正确的打开方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久前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把“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写进“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是立足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新认识,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遵循。

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以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为主导的发展之路,成就了我国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球第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找到打开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门的“正确方式”。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足。长期依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导致部分产业产能快速扩张,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而与此同时,一部分高品质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谈及此,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国人对“海淘”近乎疯狂的追捧了。

当今,中国出现了数以亿计的中产阶层人士,与过去的消费者不同,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满足于只能提供基本功能和服务的廉价低端商品,而是更加在意生活品味,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有更高的要求,愿意为高品质埋单。他们判断某一项产品或者服务是不是物有所值,主要来源于对品牌品质的价值认同,而不是仅仅看制造成本。这也就意味着,那些专注于品牌打造、质量提升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好的品牌溢价利润。

这种消费偏好,其实就是对“工匠精神”的渴盼。在今年两会上,“工匠精神”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彼时便引发了代表委员们和众多媒体的热议。它不光为制造业,也为农业、服务业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以“匠心筑梦”,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历史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100多年前,德国产业曾是“伪劣产品”的代名词,英国人甚至给“德国造”扣上了“厚颜无耻”的帽子。但随后,德国人痛定思痛,对自己的产品严格进行质量把关,设计上敢于创新,终于完成了从“假冒伪劣”到“品质保证”的华丽转身。德国也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当然,“工匠精神”不能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必须配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还以德国为例,他们有一套独特的“法律—行业标准—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基础上,细化为数万条行业标准,然后由质量认证机构对企业生产流程、产品规格、成品质量等进行逐一审核。德国工业标准化委员会每年大约制定1500个标准,这些标准成了德国产品的品质保证。

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需要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化解多年积累的沉疴痼疾,以时不我待的责任心在改革路上披荆斩棘,也需要以精益求精的“大国匠心”在每一项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铸就劳动的伟大丰碑。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