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凸显的客观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社会物质和科技基础的变化。资本逻辑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高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如同疾风骤雨,势如破竹,如个体化生存、陌生社会扩张、虚拟化交往,导致令人目不暇接的“无伦理的道德”问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价值多元、文化冲突,以及伦理道德理论“诸神竞争”,主流价值观遭受“冷遇”,各种扭曲价值观疯狂肆虐,对“无伦理的道德”问题也产生了深刻复杂的影响。
最后,突出的主观原因是现代伦理学根基的“理性”和“普遍性”的双重误置。在传统的形而上学式微之后,在一个用“头脑立地”的时代,一切皆需接受理性法庭的无情审判。其实,理性并非是所有伦理和伦理实体之基础,对家庭和家庭伦理而言,基础是爱和情感而非理性。由此,理性有其自身的合理性边界,不可任意僭越和越位。
实现伦理—道德和谐平衡有两个突破口
面对现代社会的“无伦理的道德”问题,有两个突破口:其一,从战略上看,需要进一步认清时代特征、时代症候和历史趋势,以历史眼光来审视这一问题。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坚持战略性的伦理研究,立足于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立场,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认识到一切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的历史暂时性。其二,从战术上看,需要缜密研究伦理—道德的新特点、新动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化策略性研究。我们要看到在具体历史时空语境中这些伦理—道德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对其合理因子加以必要的坚守、发掘和张扬。具体说来,我们需要约束资本逻辑及其普遍化,应对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转型,拒斥各种扭曲价值观,并合理地重构现代伦理学的根基,达到伦理—道德和谐平衡的理想之境。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