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新篇章(2)

江流: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新篇章(2)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在当今中国的展现

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片面到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同以往的社会形态相比,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它不仅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而且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类历史发展最高阶段的完整的社会,把自己的全面性的内容充分体现出来。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步还不太久,曾经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经验教训,把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的这一基本原理,尖锐地提到了人们面前。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就应该自觉地正视和把握社会主义这一根本要求,力求避免片面性、力求避免盲目性的发展。

现在,又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实践,社会主义的这一科学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已一步步展现出全面发展的过程性特点。它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鲜明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面性及其过程性特征。

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依据。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已是社会主义,但还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个初级阶段具有极其显著的过程性特点。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等九个方面的内容都具有过程性特点。这些过程性内容的全面发展,逐步摆脱不发达的阶段,需要有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又会呈现出发展程度不同的若干小阶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入新世纪,已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又面对着经济发展新常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历史长过程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

相应的,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国情依据的党的基本路线也日益有了重大的全面发展,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到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系统论述,再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地开辟新的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再比如,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全面体现,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也需要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从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共同发展,一步一步地走向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走了三步:首先是解决温饱问题,然后是实现小康,第三步是从基本小康进到全面小康。总之,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要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马克思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