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苏联解体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对列宁、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否定仍在继续,有的新独立的国家力图以此证明自己与苏共、“苏联帝国”决裂。在俄罗斯,歪曲苏联历史、损毁党的形象、否定和批判共产党与苏联制度的言论也一度十分盛行,在各种报刊杂志乃至历史教科书中,对苏联历史的描写十分混乱。正如普京总统当年指出的那样:“社会上是一锅粥,教师的头脑中也是一锅粥!”
在此情况下,俄罗斯政府在历史研究与思想意识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纠正混乱局面。在史学工作者的努力下,俄罗斯史学逐渐回到尊重事实、倡导爱国主义、捍卫国家利益的轨道上来。而经历了国家解体、经济衰退、生活困窘的民众,也开始怀念国家强大、人民生活安定的苏联时代。于是,列宁的“回归”,又成为俄罗斯的一种社会潮流。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学术领域的正本清源。苏联解体前后,史学界有关列宁的评价、十月革命的前提条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选择等问题就出现了大量研究成果。早期由于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政府的错误引导,一些持右翼观点的研究者,如沃尔科戈诺夫、菲拉托夫、雅科夫列夫等人的成果影响很大。他们宣扬,十月革命是以列宁为首的一小撮职业革命家,利用当时俄国的混乱局势发动的“政变”,“不仅是俄国历史上,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对列宁和十月革命几乎完全否定。当然,也有左翼学者如沃洛布耶夫、波利亚科夫等提出,十月革命并非偶然发生,它不仅对俄国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这种声音相对微弱。进入新千年后,随着历史事实的揭示,加上政府的正确导向,俄罗斯学界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态度更加理性和公正。俄政府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曾撰文指出,在俄罗斯的政治文献中,常常把1917 年的十月革命称为“政变”,这种作法很不正确。十月革命的历史是不能改写的。有学者论证,十月革命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序曲, 也是新的伟大俄罗斯强国的序曲。近来,学者亚历山大·舒宾专门著书,详尽分析了俄国从1917年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发展过程,阐明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他把这场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这些观点在当今其他史学著述中也有非常鲜明的体现。俄罗斯学界对包括列宁和十月革命等苏联时期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研究、评价越来越基于事实,越来越全面客观,而有关列宁的那些谣言与传说则逐渐不攻自破。
第二,俄罗斯民众的纪念活动。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重新肯定不只体现在学术成果中,还可以通过俄罗斯民众的纪念活动看出来。每年的1月21日和4月22日,即列宁逝世和诞辰纪念日,在俄罗斯的媒体上都会登出一些纪念文章。而每年的11月7日,即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在俄罗斯的多数城市更会有大大小小的集会,人们以一年一次的聚会来纪念那场“伟大的革命”。近年来,在莫斯科以及其他州、区由俄共组织的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活动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在各种纪念日里,还有群众自发来到红场,向列宁墓敬献花圈,表达对列宁的崇敬之情。苏联解体以来,出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一些党派和议员屡次向议会提出将列宁遗体迁出红场,而以俄共为代表的党派和民众屡次反对,也对攻击列宁的言论与行为进行反击。
调查表1 “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你同意哪种意见?”(百分比)
调查表2 “你认为导致十月革命发生的因素有哪些?”(百分比)
第三,俄罗斯社会舆论调查结果。苏联解体前,围绕列宁与十月革命评价问题,俄罗斯社会舆论调查研究中心就展开调查,一直持续到新世纪前十年。其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俄罗斯民众的基本看法:
在调查表1中,肯定十月革命“开创了俄国历史新纪元”“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评价,远远高于“一场灾难”之类的负面评价,尤其进入新世纪以后更是如此。这说明,十月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在调查表2中,对于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选择劳动者处境艰难和国家政权衰弱的,始终占绝大多数。这两个因素被视为十月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对所谓政治冒险家的极端主义等负面说法的肯定并不多。这反映出,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已然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在俄罗斯关于列宁与十月革命的正面评价越来越多。而在十月革命100周年将至之际,这种趋势愈发明显:在2016年初有关俄罗斯百年最伟大领导人的社会舆论调查中,列宁和斯大林、普京并列第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