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构成,就找到了壮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钥匙”
主持人: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应该怎样理解这个最鲜明特色?
祝黄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开拓道路、丰富理论体系、完善制度中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格局更加完善、发展理念更加科学、发展优势更加彰显、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着力根除体制机制弊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提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任务,指明“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基本途径,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颜晓峰: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抓住了现阶段壮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和要义。首先,当今世界处于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世界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但各国围绕增强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中国不仅仅要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制度竞争和较量中独立自主地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其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阶段,改革发展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时刻,只有将民族复兴与中国道路统一起来,把全面深化改革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国家的制度,在实践、理论、制度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有效应对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闫志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呈现一系列新亮点。一是人民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并以人民为中心展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全面建设。强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建设,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而使实践更科学、理论更完备、制度更完善。三是依法治国和改革创新良性互动。既推动国家治理方式从传统到现代的根本转变,又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四是全方位展示社会主义大国的外交形象。适时提出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解决各种重大国际问题,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五是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打虎拍蝇”深得民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显著改善党员干部作风,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主持人: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说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那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有哪些?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闫志民: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二是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三是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四是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五是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祝黄河: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因而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等。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中国现阶段的具体表现。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用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
严书翰:现在西方一些人总拿“中国特色”说事,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二。一是说“中国特色”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搞资本主义,二是说“中国特色”在于既不是社会主义、又不是资本主义。这些歪论的要害就是不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对此,我们要有很强的理论定力,给予有力的批驳。这就需要讲清楚“中国特色”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老祖宗不能丢”,同时又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讲出老祖宗没讲过的有科学根据的新话。比如,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比如,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这个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我国宏观调控的战略和体制,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还比如,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这个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闫志民:一些人之所以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产生误判,是因为他们不明白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道理。譬如,苏联有的领导人不但在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从抽象原则出发的教条主义错误,而且用这种抽象原则评判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这当然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实践形式必须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是二者之间的联系;然而,实践形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基本原则所描述的理论形态。这是因为,基本原则是抽象的,而实践形式是具体的、丰富多彩的。每个国家只有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显现出来。如果脱离实际,仅从抽象的基本原则出发建设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