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高质量发展,大家可能觉得这个题目太大,跟咱老百姓生活太远,但是回想从原来咱们在朋友圈“晒”蓝天、“晒”白云,到现在蓝天白云已经成为生活的“标配”,您是不是一下就能感受到高质量发展就在咱们身边!那么,到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高品质生态环境怎么体现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呢?
大家都熟悉一句话: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什么有这个“转向”呢?主要是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过去咱们底子薄,发展重点是“有没有”“大不大”,在追求规模的同时,粗放发展方式也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比如一度咱们特别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2013年在全国监测的74个城市中,只有海口、舟山、拉萨3个城市各项污染指标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其他71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2022年,“全面达标城市”数量从3个增加到29个,拿2013年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海口来说,其2013年的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而同样的年平均浓度放到2022年,只能跻身前三十的位置。高质量发展是转向解决“好不好” “美不美”“优不优”的发展,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题中之义,一方面,生态环境是发展质量的反映,反映“好不好”,另一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还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品质生态环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体现,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高品质生态环境是怎样体现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的。
第一,高品质生态环境拥有鲜明的创新性。生态环境向高品质转变,归根结底是一个发展问题,也必然是一个创新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进而推动科技、制度、生产方式、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创新,这些都将会对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产生重要而深刻的推动作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大家知道的是它是北京的“金名片”,国际化的会客厅。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改造之前,河道铺设着防渗膜,沿线有20几个排污口;现在连通的朝阳公园湖和红领巾湖,当时全是死水,死水只能变成臭水;河岸两侧的公共空间,或作为停车场,或作为存储空间,杂乱无章,生态环境根本称不上高品质!因此,沿岸的商家都是“背河发展”——所有商家的大门都背对河道开设,不会面对河流。其实,朝阳区多年来一直在开展亮马河的治理工作,只是始终没有跳出“就水治水”的传统治理思路。要想实现亮马河生态环境质量的转变,必须首先在观念上解决如何更上一层楼的问题。正是凭借着这股不断创新的精神,2018年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面向全球征集景观设计方案,这不仅是朝阳治水的头一次,也是北京治水的头一次!最终设计方案呈现的是一条兼具城市游赏、文化体验、康体休闲和生态意义的现代北京生活风情走廊。华春莹女士在社交媒体上称赞亮马河为“梦幻之河”!
亮马河不仅创造了高品质生态环境,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也不容小觑,“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打造了特色滨水文化旅游项目,汇集近400家品牌,夜间营业面积12.1万平方米,权威机构统计显示,自亮马河通航以来,周边总客流量增幅约为13%,重点商业项目销售额增幅超40%,商业活跃度增幅超32%。现在,围绕亮马河衍生的文旅产业正在不断推进。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中,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一次又一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持。
第二,高品质生态环境拥有鲜明的协调性。人与自然是紧密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生态是社会有机系统的一部分。生态环境向高品质转变需要各部门、各领域形成合力,是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际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协调发展。大家现在到亮马河游览,是不是感觉河道、河岸是一个整体,没有边界感?但以前河道两侧光铁栅栏就有三道,每道栅栏都代表一个管理主体:第一道栅栏与河岸相距8米,归水务部门管;第二道圈住30米宽的绿化带,由园林绿化部门做主;第三道栅栏则标示大厦的红线,企业有绝对的话语权,流域虽是一个整体,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权属不同,分而治之必然造成空间割裂、景观破碎,也不符合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态要求。但是要实现三线融合,光有理念的突破还不够,还得落地!哪个部门来统筹?如何协调?这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说政府部门之间还能靠政府统筹,但河道沿线的22家社会单位,怎么让大家达成一致?一开始朝阳区按照“共商、共治、共建、共管”的思路,但是在部分企业遇到了阻力,比如很现实的停车问题,没改造之前红线内是企业的停车场,改造后停车成了难题,企业自然没有积极性。针对这个问题,朝阳区在“四共”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共享、共赢”,让沿线单位真正感受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好处,企业的积极性一下起来了,配合实施空间腾退,拆除各种形式的隔离,沿河约20万平方米的公共区域被收回,为统筹公共空间整体治理打下了基础。
从“四共”到“六共”,看似是工作方式方法的调整,本质上是机制体制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六共”模式的形成,正是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问题中推进实践创新,并把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上升为机制体制创新的生动实践。
第三,高品质生态环境拥有鲜明的绿色性。绿色,既是生态环境的底色,更是“本色”,这不是表面的,生态环境向高品质转变,根本上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真正让自然做功。亮马河水里有芦苇、菖蒲等“水下森林”,岸上是垂柳、国槐、元宝枫,整个亮马河是水生植物、鱼类、鸟类、两栖类、昆虫类等生物的“大家庭”,真正是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让它成为一条会呼吸的灵动河流。这不就是用“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绿色办法,这不就是古人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现代图景嘛!
第四,高品质生态环境拥有鲜明的开放性。当前,我国已经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客观地要求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展绿色发展双多边国际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欢迎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发展成效。2023年7月,美联社、BBC、欧洲图片新闻社、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拉通社等12家境外媒体的30余位记者来到朝阳区亮马河畔,乘船沉浸式欣赏首都水上会客厅的美景,各国记者不仅是看美景、享生态,更是感受北京高质量发展成果,无形中,亮马河也已经成为对外交流治水工作和首都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最后,高品质生态环境拥有鲜明的共享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六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生态环境向高品质转变,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位老百姓都能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真正让绿色发展的改革成果惠及群众。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的项目建设面积80万平方米,可供市民休闲的公共空间就占了75%,23个居民小区直达亮马河,真正做到把最好的空间留给城市、留给居民。2023年,亮马河18公里滨水慢行系统正式贯通,大家从东直门至红领巾湖,沿着步道可以一走到底,之前穿过三环路需要7分钟左右,现在燕莎桥下、亮马河左岸多了一条地下廊道,步行用时只有1分30秒。
说到这,大家可能有个疑问,怎么一直在说亮马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的建设是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鲜活案例,也是咱们北京市老百姓每天都能“打卡”的高质量发展成果之一。讲讲亮马河升级改造过程中的故事,也给大家展示北京如何在实践中贯彻新发展理念,用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最后,大家“秀”几张我和家人在亮马河的美好瞬间,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天人合一美好画卷的“画中人”和“书画者”,让高品质生态环境成为高品质发展的有力支撑,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