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内涵和基础(2)

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内涵和基础(2)

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具有深厚基础

当前,面对世界空前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面对国内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召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人心、开创未来,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科学的哲学基础、深厚的历史底蕴、深邃的文化内涵、鲜明的实践特质,为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提供了深厚基础。

科学的哲学基础。重视哲学、学习哲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和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主题分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正是由于系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才能排除一切干扰,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以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观点、理念理论和战略决策、战略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新发展。比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反映了直面中国问题的实践论、人民至上的历史主体论、相互促进和协调推进的方法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实践的生动体现。科学的哲学基础,使我们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时,能够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

深厚的历史底蕴。历史是一面镜子,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继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既要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脉络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又要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中把握中国道路的历史纵深,还要从历史上治国理政实践中总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在历史的宏大视野中,如果把世界社会主义比作一部气势恢弘、跌宕起伏的交响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其中的华彩乐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不安的深刻教训。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深厚的历史底蕴,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借鉴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深邃的文化内涵。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经济是基础,文化是支撑和内涵。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复兴为条件。从重要性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具体内涵看,要挖掘和阐发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从方法上看,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重点是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富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华文化成果传播出去。深邃的文化内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坚实的文化基础。

鲜明的实践特质。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没有实践的精神、创新的追求、探索的勇气,就没有改革开放和中国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质。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恒心,落细落小落实的韧性,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接力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更为旺盛的生机活力。

(作者为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