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2)

加强我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2)

加强交流方式与传播手段的创新,以效果作为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准。在交流方式上,可否考虑对外推介政治话语时,更多地介绍一些该政治话语产生的背景和经过,而非一味地靠高频率轰炸进行强制性输出。同时,在对外交流时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要注重和外国受众的互动,做到有问有答、越辩越明。另外,在传播手段上,不能仅仅依赖新华社、中央台等国家级媒体正襟危坐式的发布,也要采用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宣传手段。比如出品一些对比中美政治体制的动画片系列,出版一些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漫画式读物,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传播一些声画并茂、生动有趣的政治“软新闻”,甚至可以在电视上推出一些结合时事解读政治热词的幽默脱口秀,等等。总之,只有增强交流和传播的吸引力,才能使我们的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更具生命力。

加强科学性和针对性。不可否认,在国际传播领域,我国的政治话语处于弱势,既没有形成世界承认的独立政治话语体系,也没有获得外国受众的普遍认可。因此,从科学性来讲,我们的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既要尊重翻译的客观规律,又要考虑外国受众的阅读习惯,更要顾及他们的政治文化土壤,善于采撷人性中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东西为我所用,以达到最好的外宣效果。另外,从针对性上来讲,我们的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要有的放矢,符合引导外国受众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这一主观要求。当然,科学性和针对性是建立在对对方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知己知彼,科学性和针对性才有意义。

加强思想建设与人才培养。从前文所述我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可以看出,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自身的思想建设与人才培养不充分所致。一方面,要搞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做好“对内宣传教育”,强化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翻译队伍的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培养一大批理论水平高、政策把握准、知识结构完整、外宣经验丰富的人才是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先说思想建设:政治理论还存在着改进和完善的巨大空间,这就要求政治学研究者及时归纳、科学总结、合理构建、完美诠释,为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夯实基础。积极挖掘并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对外政治话语体系从而提升中国话语权并实现良好国际交流的起点。再说人才培养: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既需要提高政治学研究者及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需要培养深谙彼此话语体系的高级翻译精英。只有这样,才不会把我们的对外政治话语体系简单地固化为领导人的话语体系。也就是说,理论塑造人才、媒介传播人才、话语转化人才都是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必备基石。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