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长万钢解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

科技部部长万钢解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

创新双轮驱动 成果多点开花

全方位推动成果转化

万钢提供了一组数据:全社会研发资金去年达到14000多亿元,企业支出占了77%。在去年的技术市场交易中,80%由企业转让和吸纳。“从77%和80%当中看出,企业正在发挥主体作用。”万钢说,《纲要》对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也作出了落实的规定。

除了要继续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扩散转移转化的主体外,万钢指出,还应该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的转移转化。“在理顺机制方面,取消审批,给予科研机构、大学有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确定科技人员最低的50%以上的分配比例。还要培育一批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转移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进行成果转化。”万钢说。

“此外,还应完善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支撑服务,做好信息汇交的任务。发挥地方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作用。强化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优化配置。”万钢说,首先要把国家的科技资源能够开放共享。高校、研究院所有很多很好的仪器设备,也有一批专业化的人才,创新创业又需要用好这些设备,怎么打开这个壁垒,也是科技成果转化当中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要健全多渠道的投入,解决创业投资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以及障碍,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发挥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作用,使一批成果尽快发挥作用。

《纲要》提出面向2030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有所不为”,万钢说,首先我们要关注、凝练产业转型变革中的技术发展方向。在资源消耗大的领域,要进行转型,替代传统技术。“有一些科技创新活动虽然在国家的重大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当中没有提到,也并不是说‘不为’。”万钢举例说,市场上有很多关于服务业的转型,关于一些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发展,比较适合由企业来牵头,通过“双创”来解决。这些并不是“不为”,而是采用普惠式支持的方式。比如并不是对众创空间里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支持,而是通过网络及能源的补贴、创业导师、交流活动、创业大赛等方式进行支持,不一定非得用项目的方式。

(记者 董碧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