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块头”迸发“大能量” 中小企业发展韧劲足
据经济日报报道,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我国,超6000万户中小企业遍布千行百业,贡献了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小微企业更是不计其数。
据央视新闻消息,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保持增长,中小企业运行稳中有进,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向好发展。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活力持续释放,彰显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底气。
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展不断加快,质效稳步提升。2023年起,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已遴选出3批101个城市,支持超4万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各地因地制宜出台200余项相关政策制度,初步探索形成一批覆盖企业改造、产品供给、融资促进、人才培训、安全防护、服务载体建设以及试点组织实施的长效机制。各地已培育数字化服务商3500余家,打造“小快轻准”技术产品1万余项,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金”多方联动、数字化供给资源高效匹配、公共服务保障有力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广州致景科技打造的飞梭智纺系统,链接全国70万台纺织设备,将设备开机率提升70%,订单匹配周期大幅压缩;浙江省宁波市工业互联网已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电等行业。数字化不是大企业的专利,而是中小企业突破资源约束、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路径。
产业集群化,中小企业抱团取暖。中小企业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仅靠单打独斗,很难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生存。采取集群化发展,以抱团取暖的方式促进知识、信息、资本等要素共用,以及设备、服务、人力等资源共享,能够减轻其成本压力,增强市场话语权。目前,我国已培育300个国家级和1100多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各地加大支持力度,促进集群高质量发展。2024年,300个国家级集群共创造产值8.7万亿元,近3年年均增速达13%,入驻的中小企业近8.9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余家,优质中小企业占比近40%,带动就业535万人。超七成集群对所在县域GDP贡献率达到10%。实践证明,集群化发展能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帮助中小企业打通产学研合作渠道,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重要配套能力。同时,聚焦数字化、绿色化链式转型模式,通过集中式开发和分布式部署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集群内部大中小企业间资源协同水平日益提升,设备、物流、仓储、人力、设计等资源实现共用共享。
出海优服务,中小企业出口劲头足。为提升中小企业经营能力,工信部坚持一手抓优企培育,一手抓助企纾困。通过中央财政支持重点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加强出海服务供给;搭建政银企“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客户拓展市场。在各项政策支持下,中小企业整体出口势头强劲。5月份,中小企业出口指数为50.7%,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前不久,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出海服务”板块上线,具有找商机、找信息、找活动、找园区、找机构5项功能,实时汇聚150多个国家及39个联合国国际组织发布的高潜力订单与创新合作项目,覆盖新能源、智能装备、绿色消费等领域,年潜在市场规模预计可达200亿美元。“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中小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寻找生存空间,优质服务为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有韧劲,中国经济才有韧劲。“小块头”也能迸发“大能量”,我们不断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必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宣讲家网 章平周)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