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五个核心问题(3)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五个核心问题(3)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摘要:马克思主义对于百年中国的影响,对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引领,对于全党全民族世界观方法论的培育,对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塑造,都是广泛深入持久的。

3.为何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

主持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研究出发点,还是脱离人民群众,只为少数人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韩振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为谁立命、为谁谋利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每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断推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商志晓:“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极具警示意义的判断。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为广博丰厚而又大气磅礴的真理体系,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始终是清醒的、坚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把坚守人民立场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有机结合,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强调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毕生致力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劳苦大众的幸福,真正实现了阶级利益与人类利益、价值追求与规律遵循的高度统一。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切实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否则,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既无价值,更无出路。

郭建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自己的事业,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至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颜晓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与马克思主义的本性相一致。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生动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和阶级属性,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思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以人民为中心,就要从人民群众那里汲取思想和智慧。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这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更应如此,这样就可以更直接、更丰富、更原生态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研究的质量水平和现实性、针对性。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